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老年人的冬季摄生

老年人的冬季摄生

冬季,万物潜伏闭藏,气候寒冷,阴盛阳衰。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体质虚弱,抗寒能力较差,需注意保养身体。祖国医学认为,冬季养生应敛阴护阳,养精蓄锐,以备来年之用。那么,老年人冬季摄生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首先,应重视饮食的调养。

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指出:“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活其寒。”在冬季,老年人虽然宜热食,但油炸燥热之食不宜多吃,否则内伏的阳气会郁而化热,损伤身体。《寿亲养老新书》中说:“老人之食,大抵宜温热、熟软,忌粘硬生冷。其应进饮食不可顿饱,但频频与食,使脾胃易化,谷气常存。若顿令饱食,则多伤胃。老人肠胃虚弱,不能消运,故易成疾。”所以,老年人的饮食应有所选择。羊肉性温,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力,是老年人冬季的食补佳品。鲤鱼性味甘平,能治呃逆,下水气,利小便,也是老年人冬季的佳肴。此外,还应当多吃些营养丰富的食物,以使机体摄取足够的养料和热量,御寒强身。

其次,生活要有规律。

老年人体质较弱,为了营养体内元气,应提倡早睡晚起,以保证充足睡眠。临睡前最好用热水洗脚,使脚部血管舒张,血液循环流畅,利于入睡。衣服要和暖贴身,以防寒气袭人,损伤阳气,引起腰背寒痛。正如《寿亲养老新书》中所言:老人“风寒易中,若窄衣贴身,暖气着体,自然气血流通,四肢和畅。”

第三,要防止旧病复发。

每年初冬,常有较强寒潮袭击,随着寒潮而来的就是气温大幅度下降。此时容易引起一些人,尤其是老年人旧病复发甚至恶化。如有支气管炎的,由于气温突降,人体毛细血管大量收缩,血供减少,加上寒冷使粘膜上皮的纤毛活动减慢,致使气管排出呼吸道细菌的功能减退。时,如果病毒或细菌入侵或原已寄生病毒或细菌,就会引致支气管炎复发或使病情加重。心肌梗死患者,在这种情况下,也极易导致心肌缺氧加重。此外,肺气肿、关节炎、风湿痛、慢性肝炎等,也是冬季易复发的疾病。这些疾病的复发和加重,都是由于气温突降,人体体温调节功能不能马上适应所致。因此,为了避免和减少由于寒潮袭击给老年人带来的不良影响,应经常收听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的变化,注意添衣御寒,避免着凉。一旦发病,应及时治疗。

第四,要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冬季虽然寒冷,但也不要终日蛰居室内。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常到室外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锻炼,如打太极拳、练气功、慢跑、散步等。孙思邈说:“身体常使小劳,则百达和畅,气血长养,精神内生,经络运动,外邪难袭,譬如水流不腐,户枢不朽,皆因运动也。”实践证明,老年人长期坚持冬季锻炼,很少患外感、气管炎等。

第五,要注意调养精神。

冬令内应于肾,而主封藏。此时应固密心志,保持精神安静自如,含而不露,勿使情志过极,以免扰阳。严冬之时,万物凋零,毫无生机,面对枯木衰草,常会使老人触景生情,抑郁不欢,情绪处于低落状态。因此,要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这样,对保养天真元气和五脏安和颇有裨益。

第六,要适当进补。

民间往往习惯冬令进补,这是因为到了冬三月,人的皮肤腠理比较致密,汗出较少,摄入的营养物质易贮藏。另外,冬令季节人的食欲、吸收功能比较好。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故在进补时应以食补为主,药补为辅。作为冬令进补的食补、药补很多,通常可按以下介绍的选择服用。

气虚者,可用党参膏、参芪膏,每次一匙,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症状重者,可改服人参,每天3~5克,煎汤代茶饮。也可用党参、北芪炖瘦肉吃。血虚者,可选用十全大补膏、滋补膏、参芪补膏、阿胶等内服,还可吃一些含铁质较多的动物肝脏及蔬菜,如猪肝、芹菜等。

阴虚者,可服人参固本丸、龟板胶、琼玉膏等,也可选用六味地黄丸或知柏地黄丸配合内服。阳虚者,以选用参鹿补膏、参茸片为好。此外,狗肉、羊肉、牛骨髓也有较好的滋补助阳功效。至于一般身体虚弱的老年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适当多吃一些瘦猪肉、牛肉、鸡肉、蜂皇浆以及牛奶、鸡蛋、豆浆、红枣、桂圆等,有扶正祛邪之作用。

冬令进补时最好不要吃生冷和过腻的食物,以免妨碍脾胃消化功能,影响滋补药品的吸收。进补期间,如遇感冒、发热、腹泻时,应暂时停服,以防补药恋邪。当服人参时,最好不要吃萝卜,以免影响其补气功效。

猜你喜欢

  •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心肌梗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是冠

  • 活血化瘀治泄泻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王某,女,41岁。2009年9月13日初诊。腹痛泄泻1年余,大便日3~5次,便稀,有时带有黏连之物,伴腹痛,每逢情绪波动则腹痛腹泻加重,胸闷腹胀,嗳气少食。腹部触之,脐上有索条状块物,时有低热。舌质红,有瘀斑,苔薄白,

  • 施仁潮运用丹溪痛风方经验

    沈知行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施仁潮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灵活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疗痛风,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痛风的经验介绍如下。论发病,重“热血得寒,瘀浊凝涩”元代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就设

  • 同病异治愈咳嗽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同病异治是辨证论治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方面。临床上常见同一种病,由于病机不同,所表现的证也不同,治法也各异。试举例说明。案1王某,男,47岁。1988年4月5日初

  • 麻黄何以破癥坚积聚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神农本草经》首言麻黄“破癥坚积聚”,其后诸家本草对此功效少有提及,并且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教材《中药学》在附录《本经》麻黄条文时唯独删除了这一句。盖因其功效特殊,且临床应用又有辛温耗气,峻汗伤阴之弊,故而提及较少。直至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