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止血化浊明目汤

止血化浊明目汤

李丰常,1942年生,湖北随州人,现为湖北省襄樊市中医院眼科主任医师,襄樊市中医学会中医五官科学会主任委员,湖北中医学院兼职教授。

李氏出生中医世家,1969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系,后师从陈伯蔚、吴茂慧等眼科专家,从事中医临床三十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角膜病、眼底病、色素膜炎病,特别是对内眼出血病的治疗,有独到见解。李氏曾研制治疗眼科疾病的系列方药“止血化浊明目汤”、“补肝明目汤”,取得较好的疗效,被列入湖北省襄樊市科委科研项目。发表《〈血证论〉对眼科血证的指导作用》;《唐宗海治疗眼科血证思想在眼科临床应用体会》,《眼病从痰论治》等二十余篇论文。

组成:黄柏12克,知母12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车前子20克,瓜蒌仁20克,竹茹20克,枳实12克,茯苓15克,旱莲草20克,夏枯草20克,紫珠20克。

功能:止血开郁、健脾化浊、通窍明目、育阴养阳。

主治:内眼出血病。

用法:冷水浸药、文火水煎30分钟,过滤取汁。药渣再加冷水煎30分钟取汁,两次药汁混合共约400毫升,分2~3次饭前温服,每日1剂。

方解:内眼出血病的病因病机是由过度饮酒,过食辛辣炙烤之品,积于脾胃不化,郁久化热;情志失调,郁怒伤肝,血逆气上,或肝郁化火上炎;肝肾亏损,阴虚火旺;脑力劳伤,精气耗损,心肾不交,心火上炎,皆可致火热之邪煎津伤络,导致内眼出血,此外,中气耗损,气虚血失统也是引起内眼出血的又一重要原因。方中黄柏性辛、气寒降,阴中蕴阳,利湿热除伏火;知母性凉沉中有浮,滋阴润燥,二者同用滋而不腻,利而不燥,凉不伤阳,有升有降;生地、丹皮凉血通脉,生津液行血滞,止血而不留瘀;车前子、瓜蒌仁、枳实、夏枯草利水湿,开郁结,除痰热破滞气,逐瘀血,清肝明目。旱莲草、白茅根、紫珠通客热,补中气,凉血止血;茯苓健脾益气,诸药共奏止血开郁、健脾化浊、通窍明目、育阴养阳之功。

临床应用:本方主治内眼血管性、炎性、变性出血,但要临证变通。湿热重加茵陈、龙胆草;肝阳亢加僵蚕、钩藤、石决明;气阴虚加太子参、芦根;肺胃热盛加竹叶、石膏;便秘加大黄。视网膜静脉周围发炎加银花、黄连;视网膜静脉栓塞加三七粉、怀牛膝;糖尿病加鸡血藤、花粉;视网膜动脉硬化加龟板、鳖甲;黄斑出血加黄芪、阿胶;视网膜水肿加白术、猪苓;视网膜有渗出物加鸡内金、山楂;玻璃体内出血时间长可加水蛭。只要依据主方,变通灵,用药精当,是可以获得满意疗效的。

猜你喜欢

  • 感染性休克中医诊疗技术

    根据病因不同,休克分为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等。各种病原微生物导致的感染达到一定程度造成微循环障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休克多属中医“脱证”范畴。病因病机(1)亡血失津:突然内外出血,如吐血、咯血、便

  • 金匮肾气丸治肺心病心衰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张某,男,72岁。1987年12月13日初诊。患者有咳喘病史40余年,近8年来咳嗽加重,动则喘甚,畏寒肢冷,面部及下肢浮肿,下肢浮肿为甚,按之没指,兼有心悸发憋。刻诊:气息短促,呼多吸少,面色晦黯,唇

  • 宣达渗利止吐泻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王某,男,13岁。2007年8月29日初诊,自入秋以来即感胃脘不适,时有吐泻,继之病情加重,现水浆入口即吐,米粒难进。口渴而喜饮,但愈饮愈渴,昼夜嗜睡,脉沉濡,舌红,苔白。此乃暑湿内蕴,胃阳不振,脾气也伤,

  • 避瘟用温初探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唐代大医孙思邈继承了历代医家对温疫的预防经验和诊治思想,提出了“瘴疠”、“温风”、”毒气”等病因,肯定了“毒”是传染病的主要病原,治疗上突出清热解毒。但提到避瘟时却倡用温药。避瘟为防病,“凡能依时摄生者,可居

  • 健脾清肠汤治习惯性便秘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生白术60克,麦冬30克,生地黄18克,炒枳实30克,柴胡30克,元参18克,厚朴30克,熟大黄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此方为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治疗习惯性便秘之专用经验方。石氏认为人体气机升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