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芍药汤加减治痤疮

芍药汤加减治痤疮

李军 四川省巴中市中医院

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粉刺”、“面粉渣”、“酒刺”、“风刺”等,并认为素体阳热偏盛是痤疮发病的根本;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的条件;血郁痰结使病情复杂深重。素体阳热偏盛,加之青春期生机旺盛,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壅,气血郁滞,蕴阻肌肤,而发本病;或因过食辛辣肥甘之品,肺胃积热,循经上熏,血随热行,上壅于胸面。若病情日久不愈,气血郁滞,经脉失畅;或肺胃积热,久蕴不解,化湿生痰,痰瘀互结,致使粟疹日渐扩大,或局部出现结节,累累相连。笔者在临床中选用芍药汤加减(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甘草、大黄、黄芩、官桂),以清热燥湿,行气活血之法治疗30多例痤疮患者,最快服用2剂即痊愈,慢者8剂痤疮基本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

典型病例

杨某,男,16岁,2009年8月15日初诊。患者两颊前额、鼻准、鼻翼见紫红色结节,部分结节顶端可见小脓疱,患部潮红、充血疼痛;伴口臭、口苦、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湿热蕴结胃肠,气血凝塞,治宜清热燥湿,行气活血。处方:芍药30克,当归15克,黄连15克,槟榔15克,木香20克,大黄15克,黄芩20克,石膏30克,丹皮15克,白芷15克,升麻6克,茯苓15克,官桂6克,甘草15克。3剂,每日1剂,水煎服。

复诊时患部结节基本消失,口臭、口苦、便秘、溲黄已不明显。原方加减又进4剂后病除,随访一年未复发。

按:该证为湿热蕴结胃肠,气血凝塞。湿热蕴结,薰蒸肌肤,故皮损红肿伴有脓疱,气血凝塞不通故疼痛,湿热蕴结肠胃,故口臭,口苦,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蕴结之象。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足阳明胃经循行于面部,故方选芍药汤加减以清热燥湿,行气活血,胃肠湿热得清,气血调和,故病自愈。

猜你喜欢

  • 气血亏虚,先补气还是先补血?

    这是一个46岁的女性患者,她来的时候啊,主要症状就是这个,偏瘦,身体还特别困窘,每天觉得昏昏沉沉的,然后自己感觉呢,身体就是特别发凉,然后乏力,还容易紧张啊,入睡难,多梦,头昏昏蒙蒙的啊。眼睛他自己感觉是有点肿,但是不是明显浮肿那一类。然后

  • 脾胃不好,中医常用这三种方剂,看看适不适合你!

    那么首先第一个呢,就是四君子汤,我们叫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中医补气虚的啊,在方剂学当中,补气虚的第一方就是生猪、茯苓、甘草四味药,那么这个可以补人体气虚,这里边呢,我要跟大家说一个是中医这个补气呀和祛湿的关系,一般来说,气虚容易生成湿气,湿

  • 肝郁脾虚反反复复,用药没效果,看看老中医怎么调理!

    这个患者呢,是一个50多岁的一个女性,她来的时候跟我说,就是这个体质状况,就是怕冷,乏力,有时候打嗝嗳气,有时候呢还有胸闷,总爱跟这个女儿生气,这母女俩也总吵架,晚上呢失眠,她这个。情况啊,他之前呢,到那个诊所去看过中医,也吃过一段时间中药

  • 手脚冰凉,肚子总咕噜噜响怎么回事?

    今天我继续跟大家分享临床案例,这是一个女性患者, 59岁,她的主要症状呢就是口粘腻,口渴口干,颈肩腰痛,还有那个大便粘呢,肠子咕咕响,怕冷,移动的呢就汗出,入睡困难,多梦啊,有时候经常做噩梦,眼前还有飞蚊症,容易眼睛流泪,还有手指麻,手指和

  • 春季肝火旺盛,这五大症状,可千万别不当回事!

    大家好,春天呢,中医认为属木,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一些树木啊,草木啊都开始生长发芽了,那么这个时候呢,人体呢,也会出现这个木气偏旺的情况,人体的木呢,中医认为对应着我们的肝,肝属木,这个时候肝木偏旺,郁而化火的情况比较多见了,那么最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