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技术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技术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重者发生溃疡病变。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病情轻重不一,多呈反复发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溃疡性结肠炎归属于中医“泄泻”、“痢疾”等范畴。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常因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感受外邪等导致脾胃功能失常,湿热内蕴,气机不利,肠络受损而致本病,久而气滞血瘀,寒热错杂。病初与脾、胃、肠有关,后期涉及肾。故本病是以脾胃虚弱为本,以湿热蕴结、瘀血阻滞、痰湿停滞为标的本虚标实证。

辨证分型

1.湿热内蕴证:腹痛、腹泻或里急后重,粪便夹有脓血、黏冻,肛门灼热,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寒湿下注证:腹痛拘急,痢下赤白黏冻,白多赤少,或为纯白冻,里急后重,口淡乏味,脘腹痞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濡缓。

3.脾虚肝旺证:腹泻多于情绪紧张或激动后发生,腹痛即泻,泻后痛不减,伴胸胁胀痛,脘闷纳呆。苔薄白,脉弦细。

4.脾胃虚弱证:常见于病情反复发作患者,肠鸣腹泻,粪便中挟有不消化食物,纳呆胸闷,疲乏无力。舌淡,苔白,脉濡缓。

5.肾阳虚衰证:久泻不愈,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腹痛喜暖,大便稀薄,或痢下白色黏冻。舌质淡,脉沉细。

6.瘀血内阻证:病程日久不愈,左下腹疼痛,可扪及肿物,疼痛固定,按之加剧,大便时下脓血。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涩。

辨证论治

1.湿热内蕴证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白头翁汤加减(内服方)。热毒重,可加马齿苋、败酱草;便血重,加牡丹皮、地榆;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可加木香、槟榔。

保留灌肠方(外用方):

(1)白头翁汤加减煎成200毫升,甲硝唑0.6克,研粉加入汤内,每晚保留灌肠一次,14天为一疗程,间隔3~5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2)马齿苋、白头翁、黄柏、川芎各50克,丹参、儿茶各30克,水煎成100毫升,加入2%普鲁卡因20毫升,每晚睡前保留灌肠,15日为一疗程。

(3)参三七、马齿苋、五倍子、黄连、枯矾各适量,做成栓剂,每晚1~2支,一月为一疗程。

2.寒湿下注证

[治法]温化寒湿,行气和血。

[方药]胃苓汤加减(内服方)。

保留灌肠方(外用方):

(1)白及、地榆炭、炮姜炭、石榴皮各适量,煎成100毫升,高位保留灌肠,每晚一次,14天为一疗程。

(2)制附子、白术各80克,黄芪、丹参、薏苡仁、仙鹤草各30克,煎成100~150毫升,加云南白药半支混匀,高位保留灌肠,每晚一次,15天为一疗程。

3.脾虚肝旺证

[治法]疏肝解郁,缓急止痛。

[方药]痛泻要方加减(内服方)。兼湿热者,加白头翁、黄连、马齿苋;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者,加柴胡、枳壳、香附;兼瘀滞者,加蒲黄、丹参;若久泻不止,可加酸收之品,如乌梅、诃子等。

保留灌肠方:木香、白芍、地榆炭、五倍子、白及适量,煎成100毫升,高位保留灌肠,每晚一次,15天为一疗程。

4.脾胃虚弱证

[治法]补脾健胃。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内服方)。久泻不止,中气下陷者,可合用补中益气汤;黏液多者,加法半夏;夹瘀滞者,加蒲黄、丹参、川芎。

保留灌肠方:白术、罂粟壳、白及、五倍子、枣树皮适量,煎成100毫升,高位保留灌肠,每晚一次。

5.肾阳虚衰证

[治法]温肾固涩。

[方药]健脾益肾汤(内服方)。腹泻甚者,加扁豆、山药、诃子等。

保留灌肠方:干姜炭、赤石脂、地榆炭、乌梅;附子、白及适量,煎成100毫升,高位保留灌肠。

6.瘀血内阻证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内服方)。兼湿热者,加白头翁、黄连、马齿苋;兼脾虚湿困者,加党参、苍术、厚朴;兼肝郁气滞者,加柴胡、香附、郁金。

保留灌肠方:麝香、牛黄、红花、珍珠、血竭、枯矾、白及、青黛、地榆炭、参三七、乌梅炭适量,共为细末,用时取12克,加开水100毫升,调为稀糊状,每晚一次,20天为一疗程。

适宜技术

1.毫针

主穴:天枢、下脘、气海、阴陵泉、丰隆。腹痛甚者加太白、梁丘;恶心呕吐者加内关、膻中。

2.刺络拔罐法

处方:大椎、肝俞、脾俞、三焦俞、大肠俞。操作:前三穴为一组,后两穴为两组,两组交替。穴区常规消毒,用三棱针快速散刺,使之微出血,然后在叩刺部位拔罐3~5分钟。隔日一次,6次为一疗程。

3.穴位埋线法

处方:天枢、大肠俞、上巨虚。操作:穴位严格消毒后,用9号腰椎穿刺针分别在上述穴位中埋入2厘米长羊肠线。天枢穴斜向神阙穴平刺进针埋线,大肠俞直刺进针约5厘米,有针感传导至下肢时埋线;上巨虚直刺进针两厘米,有酸胀感后埋线。隔30日埋线一次,3次为一疗程。

4.灸法

处方:天枢、足三里、脾俞、章门、命门。操作:选艾绒适量,加少量人工合成麝香,做成0.7厘米×0.7厘米艾炷直接灸,每穴3~5壮,灸后用小膏药贴灸瘢,使化脓直至灸瘢愈合为止。

5.推拿疗法

处方:中脘、天枢、关元、膀胱经背部俞穴、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右侧,用沉着缓慢的一指禅推法推中脘、天枢、关元,每穴约一分钟。然后以脐为中心做逆时针方向摩腹,时间约5~8分钟。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用滚法沿脊柱两旁从脾俞到大肠俞治疗,约3分钟。然后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约3分钟。再横擦腰骶部,时间约5分钟。按揉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每穴约一分钟。

6.敷脐疗法

(1)吴茱萸粉3克,米醋5毫升调和,加温40℃左右,外敷脐部。每12小时更换一次。适用于本病寒湿型。

(3)猪苓、地龙、针砂、生姜汁各适量。前三味共为细末,以生姜汁调成膏状,敷于脐部,每日换药一次,适用于本病湿热型。

(4)滑石粉30克,甘草末6克,鲜车前草汁适量,共调和如泥,敷脐,每日换药1~2次。适用于本病湿热型。

(5)乳香、没药、米粉各适量,共为细末,陈醋调如膏状,敷脐,每日换药一次。适用于本病脾胃虚弱型。

7.洗浴疗法

(1)梧桐叶适量,水煎沸,浴两足后跟。

(2)葛根50克,白扁豆100克,车前草150克,水煎20~30分钟去渣取液,放入浴盆内,兑适量温开水,水温30℃左右,浸泡双脚30~60分钟,每日2~3次。

猜你喜欢

  • 煎好的中药能放几天呢?

    很多的朋友平时由于工作繁忙,在喝中药的时候喜欢一次性煮出好多来,然后用专业的塑封袋进行包装以后储存,然后平时在喝的时候,取出一份进行加热,这样会节约很多的时间,但是中药材长时间的存放以后,它的药效可能会有所下降,并且还可能会出现有霉变的可能

  • 铁苋菜价格与食疗功效

    铁苋菜,是乡下田间地头常出现的一种植物,很多农村人常把它当做下饭的菜吃,但是普通人却不知道铁苋菜也是一种很好的药物,铁苋菜:别名人苋、血见愁、海蚌含珠、撮斗装珍珠等,属大戟科铁苋菜属植物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 L,以全草

  • 麻黄素是毒品吗?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黄麻素,人们对它褒贬不一 ,很多人对它产生抗拒和厌恶,其实只是因为我们对它认识不够全面,麻黄素是麻黄(Ephedra)中所含的生物碱,在古代中国医学的《伤寒论》中巳作为生草药用于治疗,1887年由长井长义进行了结晶分离,本

  • 一起了解下麻黄桂枝汤

    我们常说的中药其中有些是由很多不一样的药材组合在一起形成的,药材虽不同,但组合在一起却对治疗疾病有着更好的疗效,麻黄桂枝汤就是由不同成份组成的一种中药,它对人的身体具有神奇的保健功效,被广大的朋友们所信赖和推崇,麻黄桂枝汤在医学上也同样发挥

  • 知道麻黄根和麻黄的区别在哪吗?

    大家一看名字,麻黄根和麻黄根本就是一种东西嘛,名字相像的物种有许多,然而他们有时并不是同一种植物,就像麻黄根和麻黄两者的功效截然不同;我们来看一下麻黄根和麻黄的区别,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能利水消肿;麻黄根,治阳虚自汗和阴虚盗汗;两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