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法到活时用即灵——毛进军《经方活用心法》杂议

法到活时用即灵——毛进军《经方活用心法》杂议

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

毛进军近3年来仅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刊出的文章就有50篇左右,内容主要是对仲景伤寒学说的研究。在许多人懒于读书的今天,作为一名整日忙于临床、年均收治患者近8000人次的基层医生,能有如此勤奋的精神,是非常值得赞扬的。他的同事刘天骥主任多次向我介绍起他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爱岗敬业的人品,使我对他有了一些立体的印象。天骥为人老实,我相信他的介绍不虚;及至读罢他的大作《经方活用心法》(学苑出版社出版)之后,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

《经方活用心法》一书,书名中的六个字已道明了它的内容:第一层次是说,该书表现的主题是对经方的研究;第二层次是说,该书表述的重点是对经方活用的认识;第三层次是说,该书表白的要义是作者应用心法的体会。

经方,乃仲景之方。针对“古代没有西医,中医在治疗急慢性疾病及疑难危重症方面不也大显身手,为何几千年来行之卓有疗效的中医在当今却逐渐滑坡”的困惑,作者认为,对“继承经典,熟读经典,理解经典,实践经典”的弱化和缺失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症结。纵观历史,历代名医成才的经验尽管各具特色,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熟读经典、勤于临证。不少名老中医都有自己的“看家书”,甚至能对一些经典名句倒背如流。

该书八个章节中有七章是倾诉作者活用经方心法的理论认识和体会的,隐约可见他对伤寒方证之学的钟爱心情、学习痴情、研讨深情和发凡豪情。用心去学得真传,精心去悟出心法。其心法之一,术参多家。作者“想方设法搜集学习古今一些伤寒大家的学术思想,力求帮助理解经方应用的内涵”,尤其崇拜胡希恕“辨六经—析八纲—再辨方证”的思想,赞之谓“是一种由博返约、大道至简的辨治方法。”心法之二,方证为纲。作者提出“六经辨证的精髓在于辨方证,而不在于具体的病名,应用经方的要点实际上就是以病机统病,不拘病名,见病知源,方证对应。”这一认识,有助于化解由于病名差异在中西医认知上可能造成的一些纠葛,有利于医生在诊治上的实际操作和仲景思想的普及应用。心法之三,疗效为准。“不论何种医学,疗效是硬道理。中医要想振兴和发展,要想获得大多数人们的认可,必须提升疗效。”“中医疗效的源头在于经方。”并引用清代名医陈修园“儒者不能舍圣贤之书而求道,医者岂能外仲景之书以治疗”(《医学三字经》)的话,强调经方对提高疗效的特殊意义。更多的心法,作者自己已有比较全面的总结:即“明辨六经,顾及兼证,方证对应,重视(先天、后天)两本,据机合方,药参神农”。

“天下之至变者,病也,用六经之纲统病,穷其变则有法可依;天下之至精者,医也,以伤寒经方辨治,尽其精必圆机活法。”赫然显示在《经方活用心法》封面上的这两句话,既是该书的灵魂,也是作者对自己学术研究经验的概括。但愿他的书能够得到更多同道的喜欢,他的想法能够与更多的读者产生共鸣。

猜你喜欢

  • 伤害胃黏膜的5大因素,及时预防及时治疗!

    我简单跟大家说一下,就是我们胃的内壁上面的一层皮,那么这层皮呢,它有一定的厚度,这个皮呢,它不是完全平整的,那么今天我就跟大家来仔细说一说,建议大家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用的人。那么刚才我说的胃黏膜,它是一层皮,并不是光滑的,虽然表面看

  • 脾虚湿盛,远离这五点,中医帮你赶走湿气一身轻松!

    在临床上现在这个湿气重的病人啊,还是非常多见的,那么湿气呢,也有很多种情况,比如说湿气蕴结在肝胆的,那么有的呢,就是湿气蕴结在皮肤的啊,像湿疹等,还有一些呢,就是在经络里,比方说关节炎呐,风湿这一类的,那么在脾胃呢,会有哪些表现呢?我今天啊

  • 胃息肉与肠息肉常见于哪些人群?中医教你如何预防

    那么现在这种息肉的病人特别多啊,比方说常见的胃息肉,肠息肉,还有胆囊息肉。其实息肉呢就是身体上多长出了一块肉,多出来这块肉啊,有一些是有癌变风险的,所以呢,对于一些腺瘤型的,尤其要引起大家的注意。那么今天跟大家说一下呢,尤其是哪一类人更容易

  • 三伏天腿还感觉发凉?中医教你调理

    大家好,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这个日子,那么有患者来看诊的时候总是说他是到这个时候还是特别感觉这个脚凉啊,腿凉,特别怕冷,那么今天跟大家再讲一讲,建议大家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症状的人。从中医来说呢,中医说脾主肌肉,肝主筋,那么肾呢主通一

  • 萎缩性胃炎为什么越来越好治了,中医来跟大家说说大实话!

    萎缩性胃炎其实没有那么严重,也不需要那么多担心。之前说过就是萎缩性胃炎,我们把你监测十年, 20年, 30年,你也没有癌变,也不会癌变,在这个过程当中,除了监测呢,身体出现异常症状的时候进行一些调理,那么再一个就是饮食生活方式要做一些共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