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春季养生防春寒

春季养生防春寒

本期博主:杜婕僡 中国中医科学院

春回大地,给万物带来了生机,然而今年春天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却寒意正浓,人们仍觉得很冷,群众中有“春天冻人不冻水”的谚语。原因何在呢?

其一,春天是冷暖气团的过渡时期,北方冷空气的势力还很强,导致春天多风的天气。风速越快,人体散失的热量也越快越多,人也就觉得更加寒冷。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测试:当气温在0℃以上时,如无风时为10℃,若是3级风刮来,使人感觉气温只有5℃,在5级风时,人会感到气温像0℃一样;而当7级风时,人就会感觉和零下3℃时相同。通过上述实验,说明了气温在0℃以上时,风力每增加2级,人的寒冷感觉会下降3℃~5℃。这种看起来似乎天气暖和了,而实际上人们仍感觉相当冷的情况,在初春季节尤其明显。

第二,众所周知,地球表面的热量几乎全部来源于阳光,但空气直接从阳光中吸收的热量很少。原因是阳光的能量首先被地面吸收,转化为热能再由地面将热量传送给空气。所以,白天越是靠近地面,空气温度就越高。冰雪冻土在阳光照射下融化得也早一些。但其融化时又需要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热,使得地面温度不可能上升得很快,以致使人们仍然感到寒冷。

有鉴于上述原因,春天除了防止风邪伤人,亦需要防寒。古语道:“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就是提醒人们当心春天里的“冬天”。就拿脑血管病来说,此时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皆较高。这与月平均气温、气压与相对湿度的变化关系密切。大气中温度和相对湿度低,气压高,气候干燥,体表蒸发快,体内的红细胞压积和血液黏稠度就增高,血流速度减慢,加之血管收缩的时间相对延长,故易诱发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脑出血、脑血栓等。

此外,由于乍暖还寒,干燥少雨的气候会直接影响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也会下降,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会乘虚而入,有利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那么应采取什么措施呢?其实就是防寒保暖。气温变化是脑中风的一个危险因素,寒冷时脑血管病发病率高。由于春寒、温度低,体内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从而导致脑血管意外。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室温最好保持在16℃以上,睡眠时盖得稍厚一点,以不出汗为原则;衣服不要脱得太快。要多饮茶、多喝姜汤和食用菌汤。因为,茶叶中的茶色素可以防止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在黑木耳中含有一些防血液凝固的物质,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液迅速凝固。香菇等含有香菇嘌呤碱,可降低或抑制胆固醇吸收。

链接

穿裙子过早不利于膝关节

一些年轻姑娘由于爱美,往往在3月就穿起了五颜六色的裙装,这样很不好,因为气温太低时,肢体暴露部位会感觉寒冷,甚至起鸡皮疙瘩。一般地说,女性膝关节对冷空气的侵袭较为敏感,易发生局部麻木、酸痛等,久之会引起风湿性关节炎。据报载,欧洲一些妇女喜欢一年四季穿裙子,即使寒风刺骨的冬季也是如此,因而患风湿性关节炎的妇女特别多,约占妇女总人数的70%。

猜你喜欢

  • 高血压的人早上起床牢记三不做

    高血压病人除了日常规律服用降压药之外,早晨最不应该做的就是这三件事儿,第一就是起床过猛,或者这个早晨起来还没有服药的情况下。就开始锻炼身体,剧烈运动,这样,对血压会有一个很大的影响,会使血压迅速升高,严重的,会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因为我们

  • 如何判断脾虚还是脾湿?该怎样调理?

    咱们首先说脾虚,脾虚它主要的症状是乏力,气短,中医讲,脾主气,脾主要运化气血,脾虚的时候,当然了气不足,气不足就会乏力,气短,没有劲,胸闷。脾虚,脾胃是相等的,那脾虚的时候食欲不振,没有胃口,不想吃饭,吃完了之后,也觉得不消化,然后,会有大

  • 经常腰痛与这3个原因有关,教你有效缓解。

    第一个,就是劳累过度,主要是指重体力劳动者,还有久站久立久坐的这些人,通常重体力劳动者,要搬重物,那么这个腰就要吃力,长此以往,就会对这个腰椎,还有周围的肌肉造成损伤,那平时工作的时候,需要带上相应的护具,来保护这个腰部,久坐久立的人应该适

  • 血管堵塞4个自查小妙招

    大家都在关心自己的血管堵没堵,总会想很多办法去验证它,我们现在讲的常见的冠心病应该是冠脉堵塞50%以上才能确诊,那么一般出现症状,在75%以上,这个时候才考虑下支架,那下支架要造影,毕竟,还是有一些创伤和风险的,这个下完支架之后,暂时的血管

  • 饭量越小越健康,吃得少寿命长是真的吗?

    咱们现在,营养比较过剩,人摄入热量比较高,所以现在不管是冠心病,高血压,还有糖尿病,发病的年龄,都日趋前移了,所以很多人就说应该吃得少,甚至以前我们这个古代的一些传统的观念,也提出过,叫过午不食,因为这样是最健康的。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