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酷暑注意防3病

酷暑注意防3病

“赤日炎炎似火烧”,在大热天里,要做到身心健康,精力充沛,除了防暑降温外,还要充分注意防止常见而易被忽略的三种疾病——中风、阴暑、寒湿病。

一防“中风”

如今,中暑病例数相对下降,而夏天“中风”的发病率却升高,甚至高于冬天。

有研究资料指出,高温天人体的血流量比正常时高出3~4倍。如果老年人本来就动脉硬化,血管韧度减低,脆弱的血管经受不起快速血流的冲击,一旦血管破裂,就会发生中风。既可以表现为“脑中风”,也可以表现为眼底动脉破裂的“眼中风”,或耳部毛细血管破裂突发性耳聋的“耳中风”。

有些老人由于味觉减退,已有脱水状况,却不觉得口渴,故大汗后没有及时补充水分。由于水分补充不足,血容量不足和血黏度增高,从而产生脑梗。

所以夏季老人要坚持服药,及时补水,及时调节居室温度,以防中风。

二防“阴暑”

暑热致病固然常见,而盛夏里因贪凉致病的也不在少数。以中暑为例,大多因环境气温过高致人体不能适应,这仅仅是中暑的一种,中医学称之为阳暑。而另一种称之为“阴暑”的发病率正日益增多,但还没有引起应有的注意。

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这样描述:“阴暑者,因暑热而受寒也,凡人之畏暑贪凉,不避寒气,则或于深堂大厦,或于风地树荫,或以乍热乍寒之时,不近衣被,以致寒邪袭于肌表,而病为发热头痛,无汗恶寒,身形拘急,肢体酸疼等。此以暑月受寒,故名阴暑,即伤寒也。”这里讲的伤寒,是指被寒邪所伤害之意。

在夏季里经常有身热头痛、无汗怕冷、关节酸痛、大便稀薄的阴暑患者到医院就诊,这主要是过于贪凉受寒所致。阴暑患者有时也会发生高热,来势凶猛,此时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清热解毒药或抗生素毫无用处,必须采用散寒化湿解表的方法,重者应及时到医院救治。

所以夏天注意不过贪寒凉,避寒气,以免发生阴暑。

三防“寒湿”

中医把关节疼痛麻木称为“痹”,中医认为其由于“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夏天,人们在室温过低的场所工作,或颈肩被空调电扇猛吹受凉,以致颈肩部位受风寒湿邪侵袭,颈部肌肉僵直酸痛。或在阴寒潮湿的环境下逗留时间过长,寒湿之邪侵犯肩、肘、膝关节,引起肩、肘、膝关节病变。

有些年轻女性夏天喜穿“露脐衫”,又嗜食冷饮,就易出现大便溏薄、口腻、食欲减退等症状,中医称之为“寒湿困脾胃”,也是夏季常见的寒湿性疾病。

所以,夏季虽热,但不要清凉湿润太过,反成寒湿疾病。(钱振兴)

猜你喜欢

  • 肝火旺会出现什么症状,肝火旺怎么调理

    其实脾气暴躁,打嗝反酸,口气重,大便干燥秘结,平时喜欢吃凉的东西,这种情况多数是肝胃郁热。首先肝郁,肝气郁结化火,肝火旺的人脾气暴躁爱发脾气,而且肝在味为酸,打出来的嗝有热,腐,酸,馊的味道。另外胃火,胃火旺的人口气也重,饭量大,吃完饭之后

  • 湿疹的症状,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昨天遇到一个患者,刚28岁,病史大约十天左右,问其原因,是由于疫情的原因,引起了他严重的焦虑和烦躁的情绪,继而引起湿疹的加重。那么湿疹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从中医来讲,湿疹的原因,主要是风湿热邪瘀阻肌肤,那么这个风湿热邪可以是外来的风湿热邪,

  • 吃不胖是什么原因

    第一,吃的多,但是就是不长肉,这个可能和体内的火旺有关系,最常见的就是胃火旺,胃火旺不管你吃进来再多的食物,都能被快速的消耗掉,自然吃的多也不会胖。第二,吃得不多,不爱吃饭,吃不下饭,吃一点饭就要考虑是不是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过差。脾虚食物不

  • 小米粥的功效作用与禁忌

    前两天,有一位患者找到我,说自己有糜烂性胃炎,他听说多吃小米粥就能养胃,就吃了一段时间,但他感觉不仅没有变好,反而症状加重,问我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关于胃食管反流,之前我也说过要少喝小米粥,有人不理解,说小米粥不是养胃的吗?养胃指的是对我们

  • 脾虚的表现和症状,应该怎样调理?

    现在的人吃东西啊,过于丰富,不仅吃的多,而且吃的比较杂,这就对我们的消化系统造成很大的负担,时间久了就会造成我们脾胃虚弱,不过由于每个人的体质有差异的,所以脾胃问题的类型当然是不尽相同的,那么接下来,就会教会大家如何正确的辨证调理脾胃。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