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月经不适,中药来调

月经不适,中药来调

月经是女性的一种生理现象,是上帝赋予女人的一项“专利”。

不过很多女性却无法消受这样的“专利”,月经将要来临,如同面对一场或大或小的“劫难”,经期前乳房胀痛、经期中的疼痛不适、经期结束后虚弱头晕……许多女性深受困扰。不过,中医药治疗和调理这些病痛具有独特的优势,由古至

今总结了不少调经的验方,并制成了多种中成药供女性选用。

月经前

症状:乳房胀痛、情绪不稳定、头痛、失眠、腹胀或者腹泻、口腔溃疡,其中乳房胀痛最常见,严重时双侧乳房不能触碰;或情绪不好、烦躁、焦虑、悲观。

中医认为,这些症状的出现主要与肝郁气滞、肝血不足有关,应该用一些具有疏泄肝气、补益肝血作用的中成药。比较常用的是加味逍遥丸,这一成药是在中医调经养血名方逍遥散的基础上加丹皮、栀子而成。逍遥散主要由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甘草等组成。其中柴胡、白芍、当归为方中的主药。中医认为,肝的功能失常会影响脾的功能,所以该方中还加了茯苓、白术、甘草等健脾益气的药物,实际上蕴涵着中医既病防变的思想精髓;而且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功能正常了,肝血才能“充盈”。患者肝郁时间长了,还容易生“火气”,所以又加入丹皮、栀子以清热。另外,经前头痛的人可以服用养血清脑颗粒,经前腹泻的人可服用参苓白术丸。对于经前期口腔溃疡者,可选知柏地黄丸(偏虚火者)或牛黄解毒片(偏实火者)。

月经期间

症状:腰酸腹痛难以忍受,甚至剧痛昏厥,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经血中出现暗红色的淤块。

这是痛经的症状。中医认为痛经分虚实两类,以实证居多。实证大多与寒凝血淤、气滞血淤有关,腹痛多发生在月经前期。如果经血中含有比较多的血块,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那么就属寒凝血淤,可以选用少腹逐淤胶囊。其中含有小茴香、干姜等药。全方温经散寒、化淤止痛。另外,月月舒冲剂也可以温经化淤,对于这种痛经效果也不错。

如果痛经的时候腹部是以胀痛为主,那么就属气滞血淤。可以选用妇科得生丹、延胡索止痛颗粒或七制香附丸,行气化淤止痛。

虚证痛经主要与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有关,表现为腹部隐痛、坠痛,喜揉按,腰痛如折等,多发生在月经后期。可以用的中成药有八珍益母丸、六味地黄丸。

特别提醒:痛经药物最好在来月经前1周开始服用,效果会更好。

经期后

症状:如患病一场,脸色不佳,身体虚弱,浑身没劲或头晕。

这与月经造成的轻度贫血有关。这时可以适当补补气血,促进身体的恢复。这种情况下可以选用的中成药有八珍冲剂。这种成药由四君子汤和四物汤中的八味药物组成。其中四君子汤是中医补气的基本方,因为方中四味药物都为“中庸和气”之品,故以“君子”名之。四物汤是补血的基本方。两方合在一起,正好可以气血同补。此外,中医讲肾与月经的关系极为密切,《傅青主女科》中说:“经水出诸肾”。经后可以适当服用六味地黄丸补补肾,以利于下次月经的顺利来潮。

猜你喜欢

  • 脾虚的四大类型以及调理

    第一:脾气虚症,通常表现为容易腹胀,胃口下降,大便稀溏不成形,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者是苍白无华,舌质淡,胎白,中医治疗上一般以健脾补气为主。第二:脾阳虚通常表现为腹部容易感到冷,吃不了凉的食物,喜欢温热,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大便稀溏,中医

  •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

    陈皮作为一种用途很广的中药材,它主要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作用,并且它归脾肺经,在治疗脾胃气滞、食滞,咳嗽化痰上有独特的作用,如果您是因为脾虚引起的腹胀,痰多湿重,那就可以用它,但是呢,如果你是脾胃虚比较明显,这个时候就需要配党参,白术这些

  • 舌头上有裂纹怎么办

    这位朋友其实啊就是一个很典型的裂纹舌淡有脾虚的一个现象,裂纹舌大家都知道,最常见的一个原因啊,就是脾虚湿盛所导致。脾最主要的功能就在于运化体内的水谷精微,如果脾虚水谷精微和气血就不能濡养我们的舌体,同时体虚会导致体内形成湿气,这个湿气又上犯

  • 六味地黄丸的加强版

    在中药当中呢,有一个很著名的方子叫左归丸啊,使用很普遍,被称为加强版的六味地黄丸,它呢出自于明代的景岳全书,由熟地,山萸肉,鹿角胶,龟板胶,菟丝子等这些药物组成,主要的功效是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啊,用于治疗真阴肾水不足而出现的体虚发热,自汗盗

  •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肥大的区别

    关于前列腺的有很多非常相似的名称,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说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增大,前列腺增生,那么他们到底说的是不是一回事儿?来梳理一下,前列腺肥大和前列增大说的其实是一个意思啊,是说前列腺体积的变大,那么通过B超或者CT的检查就能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