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夏日勿忘防湿病防病

夏日勿忘防湿病防病

湿病是中医独有的病名,也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在湿度高的夏季里,阴雨连绵,气候湿热,人体最容易遭湿邪侵袭,罹患湿病。

“中湿”最主要的表现是头重、头闷,好像用布包裹一样,全身肌肉酸重,懒惰,胸闷不舒,口黏或有些甜味,舌苔也随之变厚。部分还伴有怕冷,但体温不太高等症状,此类情况中医称为表湿。另外,长时间在水中作业或经常淋雨,居住的地方潮湿,也能诱发湿病,此类情况则统称为“外湿”。还有“内湿”,中医认为与饮食不规律,没有节制,或过食瓜果、生冷、油腻、甜食有关,可以导致“脾湿”。

湿邪侵犯人体后,常会随人体质而有寒化、热化的不同转变。体质一向虚寒的人,湿从寒化而为寒湿;体质一向阳热者,则常从热化而成湿热。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湿邪致病的范围相当广泛,可以波及全身各个系统或器官。以下介绍几种夏季常见湿病的症状和用药。

急性肠胃炎 中医认为多由饮食不洁,过食生冷或感受暑湿邪气而致,并辨证湿热和寒湿两型。湿热型可见吐泻频繁,大便如黄水,味臭,肛门灼热,口渴心烦,舌质红,苔黄腻。中医在治疗时常选用葛根、黄芩、黄连、蚕砂、通草、滑石、车前子清热利湿。寒湿型可见呕吐,水样便,身重体倦,胸腹胀闷,腹痛肠鸣,尿少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治疗时常以藿香、佩兰、苍术、茯苓、半夏、紫苏、陈皮、干姜、泽泻等药来散寒燥湿,芳香化浊。

肠伤寒 类似于中医的湿温病。此病病势缠绵,变化多端,治疗复杂。中医常根据患者具体属于湿重还是热重,以及病位和病程来选用治疗药物。常用方剂有三仁汤、连朴饮、黄芩滑石汤等。

风湿性关节炎 属中医的“痹证”,一般又分为行痹、痛痹、着痹三类。其中典型的“中湿”后表现为着痹,症状是关节酸痛着重,固定不移,屈伸不利,天阴甚,肌肤麻木。在中医看来,是湿邪留滞经络的表现,又叫湿痹。治疗以祛风除湿通络为主,常用羌活、独活、防风、秦艽、苍术、薏苡仁、防己、木瓜、地龙等治疗。

急性泌尿系感染 由于湿热下注膀胱所致,症状见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小便混浊不清,尿道有烧灼感,舌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宜清利湿热,中医常用的药物有扁蓄、瞿麦、滑石、石韦、车前子、竹叶等。

另外,须特别注意的是:夏季不仅仅要预防中暑,更要预防“中湿”。为此,居处环境要干燥通风,避免受潮,不要淋雨受湿,不要久泡冷水,以防外湿。饮食以清淡和容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少吃生冷、油腻的食物,特别是含肥油的肉汤,同时切忌过食冰冻饮料,否则伤及脾胃阳气也会引发内湿。南方某些地区在夏季有用鲜藿香、鲜佩兰等芳香化湿药物作为饮料服用的习惯,可称得上是一种较好的预防湿病的方法。

猜你喜欢

  • 生三七粉和熟三七粉的功效与作用

    生三七是三七直接洗净切片晒干的三七,熟三七是生三七经过炒、蒸、炸等等的加工才能够得到。生三七偏于化瘀止血,消肿定痛。熟三七偏于滋补补气补血,止血化瘀的力量它就差一点,如果想用来补气血,同时又需要活血化瘀,那么就可以用熟三七,如果仅仅需要止痛

  • 人参的功效作用与禁忌

    人参有以下功效一:大补元气,像我们平时气虚同时感觉有点身体发冷的人呢,可以用人参煲汤喝就可以。二:复脉固脱,特别适用于气阴两虚的人。三:生津养血,人参既能够补气,同时呢还能够生津,像我们胃阴不足的人,一定要加入人参,同时人参能通过补气来生血

  • 藏红花的功效与作用

    藏红花至明代传入中国,记载在李时珍《本草纲目》被列为药用,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那藏红花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对于月经量少、月经延后、经期腰酸腹痛、血块多、面色暗淡、脸上斑点比较多的女性尤为合适。那它到底怎么用呢?取四到六根泡水当茶叶,可以反复冲

  • 冬病夏治主要针对哪类疾病

    有些疾病适合在夏天治疗,因为夏天阳气比较旺盛,人体也与四时相应,人体的阳气也被激发出来,在这个时节适合有一些冬天易发的疾病,在这个时候治疗。第一个就是咳喘类疾病,很多病人一到入冬或者入秋的时候,就出现肺气的一些症状,比如说咳嗽,喘促,甚至哮

  • 血糖高中医怎么调理

    糖尿病在我们中医把它叫做消渴,本质上来讲这是以阴虚为主的一系列并发症,那么有肺阴虚,胃阴虚,肾阴虚等等,那么总的来说是以气阴两虚为主的这么一系列的症状表现。那有些病人服用了很多降糖药,或者已经开始扎胰岛素了,但是这个血糖始终呢降得不是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