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预防脑溢血

预防脑溢血

脑溢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据临床大量病例观察发现,每年入冬前后,发病人数明显增多。这是由于气温由暖变凉,昼夜温差大,寒冷的刺激导致体内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分泌增加,而引起全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已硬化的脑血管碱裂而发病。病人突起头痛、呕吐、昏迷、偏瘫等,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即使经抢救生命得以保存,部分病人留下半身不遂、失语等严重后遗症。

临床观察发现,大部分病人的发病有不少诱因,但如能在日常生活中能主动避免,可以防止脑溢血的发生。

高血压患者应注意精神卫生,避免情绪激动。大喜大悲时,交感神经兴奋,体内儿茶酚胺物质增加,全身小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使已变硬变脆的脑血管承受的压力增加,很容易使脑血管破裂而发生脑溢血。

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劳累。强体力劳动或超量运动时,心脏排血量增加,导致血压升高而发病。

不要暴饮暴食。饱餐能引起胃肠蠕动增强,反射性地导致血压升高。特别是饮烈性酒或醉酒,酒在肠道中几分钟后就被吸收,当血液中酒精浓度高时,中枢神经兴奋,血压升高。也可导致脑血管破裂。

防止体位突然改变。如蹲位用力排便、低头系鞋带或大幅度弯腰等,尤其是大腹便便者,可使腹腔内压力升高,腹腔内大小血管内的血液被挤向心脑等器官,导致血压升高,诱发本病。

高血压病人一定要按医嘱坚持按时服降压药,切莫时服时停。突然停服降压药,血压会明显出现反跳,甚至高于原来的血压水平,而导致脑血管破裂。

注意防寒保暖。寒冷天气,特别是气温突降时,要及时增添衣服,以免寒冷刺激,导致血压升高,而引起发病。

猜你喜欢

  • 黄芩、黄连、黄柏三药

    三黄,即黄芩、黄连、黄柏,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燥湿药。三者均有苦寒之味,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三者常相互配合,以提高清热解毒的力度,因此被称为三黄,因为它们都姓黄,但经过仔细研究,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黄芩是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中医

  • 食用枸杞需注意事项

    枸杞应干燥、通风,避免高温,防蛀。不要吃太多的滋补品,枸杞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古枸杞比较合适;如果想到治疗效果,最好每天吃30克左右。过黄过度熏制可使枸杞明亮,外观鲜红,但对人体有害,购买时应注意不要简单地注意

  • 食用山药应注意

    山药多用于解渴(糖尿病)和虚劳咳嗽。炒后食用可治疗脾胃不足和肾气不足。但有湿热实邪者(如大便粘滞不爽、小便短赤不利、舌苔黄腻等)不宜多服;山药有收涩作用,大便干结者不宜食用;山药淀粉酶不耐高热,不宜长时间煎炸;不要一起吃山药和甘遂,也不要和

  • 高血压-按摩3个穴位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临床上多采用西药治疗。虽然降压效果快,但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对于高血压患者,试着按摩穴位来帮助降压。以下是三个降压效果好的穴位。百会穴百会穴具有平肝潜阳、镇肝熄风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按摩百会穴可以调节微血管的收

  • 清湿热、清血热、清肝火、降心火

    一.野菊花是深黄色的管状花,质轻,气香,性苦寒。入心去心火,防血压高,增加心脏负担,伤心,消除心烦。心在舌头上开悟,心火一下降,也能去除口干舌燥。所有的痛痒都属于心脏,故野菊花还可以去除疖痈、喉咙痛、止痒等。入肝去肝火,防肝阳上亢引起头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