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亦称Eales病,或青年性复发性视网膜玻璃体出血。病因不明,以往认为是视网膜或其血管对结核蛋白的一种变态反应,多见于男性青状年,双眼先后发病,有复发趋势。

初期多不自觉,常于视网膜出血后始引起病人注意,如少量出血侵入玻璃体时,病人眼前常有条索状黑影,随眼球转动而飘动;出血多时,可有红视,视力极度下降,甚至仅辨指数、手动或光感。

发病初期眼底周边部小静脉壁上,出现宽窄不一的白鞘,在受累静脉附近还可见到点状或火焰状出血。由于静脉管壁受到病变压迫和牵拉,静脉呈现曲张、折断和不规则状态,色暗。如病情继续发展,静脉可因破裂或血栓形成而发生大出血。如流入下玻璃体内,眼底无法窥见。初次发作出血一般可以吸收,视力多可恢复正常,如反复出血。因血液凝固和机化,可在玻璃体内形成大小不一与形状不同的结缔组织条索或膜状物,其上有新生血管,以往称为增殖性视网膜炎(retinitis proliferatis)。这些结缔组织收缩时,可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视力难以恢复。如出血过多,可继发出血性青光眼。

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活动期病变的小静脉纡曲有渗漏斑,附近有无灌注区,新生血管部位有广泛渗漏,水肿区有荧光素染色,出血斑遮盖荧光成暗斑。在静止期病变,小静脉壁荧光染色,附近的血管吻合及新生血管明显扭曲伴有渗漏。本病如累及视网膜中央静脉主干,荧光造影可出现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所见的图像。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采用抗痨疗法,或为了抑制炎症和结缔组织增生,可配合激素治疗。有玻璃体混浊及机化组织时,酌量用些促进机化组织吸收的碘剂或透明质酸酶,出血期宜卧床休息。在出血时也可对症加一些止血药。

本病在中医上属“暴盲”“目衄”等范畴。中医助根据临床,将本病大抵分为虚实二类。虚证乃由阴虚火旺,虚火炎上,灼伤血络,逼血妄行;也有脾失统摄,气不摄血,迫血离经妄行。实证乃属肝郁火旺,迫血妄行,或是内热蕴盛,热极化火,血热妄行,逼血离经所致。一般虚证,属阴虚火旺,常用滋阴降火,或养阴清热。实证属肝胆火旺,常以丹枝逍遥散加减;内火便旺,常以三黄泻心汤.犀角地黄汤加减。

[临床疗效]治疗50例,其中女性7例,男性43例。显效(眼内出血全部吸收,视力增进5行)38例,进步(眼内出血显著吸收,视力增加3~4行)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

猜你喜欢

  • 中医治疗痔疮

    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任何年纪都可发病,但随着年纪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在我们国家,痔是最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素有“十男九痔”、“

  • 滋阴益肾,利湿清热,益气化瘀

    组成:生地15克,山茱萸10克,旱莲12克,粉丹皮9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猪苓15克,怀牛膝12克,桑寄生15克,白茅根30克,生益母草30克,黄芪30克,小叶石韦12克。功效:滋阴益肾,利湿清热,益气化瘀。主治:肾阴虚、水热互结、瘀

  • 支气管哮喘患者最应注意的问题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中国成人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0%,儿童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2%。近年来,它仍在逐渐增加。目前,许多患者对这种疾病了解不多。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二设立为世界哮喘日,

  • 痛经药膳方

    有些女孩从月经开始就有痛经问题,轻度下腹痛,经过后,逐渐缓解;严重腹痛难以忍受,面色苍白,身体瘦,声音低,甚至伴有昏厥等症状。这种情况属于原发性痛经,在未婚妇女中更为常见,大多数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开始发病,腹痛主要位于下腹中部,喜欢热,

  • 胆道蛔虫症需要与上腹部其他急腹症相鉴别

    胆道蛔虫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以30岁以下的青少年较多。胆道蛔虫需要与上腹部其他急腹症进行鉴别,如胃痉挛、急性胃炎、胰腺炎、胆石症、胆道蛔虫和胆石症并存,有时很难识别。因此,当诊断不明确时,西医镇痛解痉,掩盖症状,延误诊断;中药因煎药费时,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