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皮肤病验案二则

皮肤病验案二则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清肺消疮散治疗寻常性痤疮

陈某,女,18岁,学生。2009年7月16日初诊。

主诉患面部粉刺已两个月,热痛发痒。患者平素喜食辛辣香燥之物,观其面部呈现粟粒样红色丘疹,顶部有白色粉汁,尤以前额、口唇为著,胸背有散在丘疹。伴有口干而苦,眠差多梦,大便秘结,月经提前,脉象沉细而数,舌质红苔薄黄。诊断为粉刺(寻常性痤疮),证属肺胃湿热,治宜清热活血,解毒消疮。处方:桑白皮、地骨皮、枇杷叶、野菊花、金银花、地肤子各15克,山栀、黄芩、丹皮、当归、浮萍、木贼、蝉蜕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注意服药期间勿用香皂、化妆品,清水洗面后用纸巾吸干,忌食辛辣、生冷之物。

服药7剂后,面部粉刺减轻。然后在原方基础上化裁,连续治疗1个月后,粉刺消失,诸证悉除。

按:粉刺即寻常痤疮,是发生于面部、胸背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多见于青年男女。本案患者由于饮食不节,喜食辛辣,以致肺胃湿热蕴结,复感外界毒邪,皮肤受到刺激,失于滋养而成,应用清肺消疮散而愈。方中桑白皮、地骨皮、枇杷叶清肺解热;黄芩、山栀、丹皮、当归清胃活血;野菊花、金银花、地肤子清热解毒;浮萍、木贼、蝉蜕祛风止痒;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清热解毒,祛风活血之功,故用于临床效果颇佳。

牛角败毒散治疗寻常性银屑病

刘某,女,42岁,工人。2009年6月5日初诊。

主诉患皮癣已5年余,近日加重,瘙痒难忍。查其颈部、胸腹部、上下肢均有大小不等的皮损,基底潮红,上覆白色鳞屑,搔后则有出血点。伴有面色萎黄,口苦咽干,心烦失眠,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脉象细数,舌质红苔少。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证属热入营血,生风化燥。治宜清营凉血,解毒消风,内外兼治。内服方:水牛角、生地黄、丹皮、赤芍各12克,地肤子、蛇床子、板蓝根、金银花、地丁草各15克,浮萍、白芷、苦参、蝉蜕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外洗方:荆芥、防风、黄柏、白鲜皮、青黛各15克,地肤子、蛇床子、土茯苓、滑石粉各30克,蛇蜕、露蜂房各10克,蜈蚣1条。水煎2次,取汁1500毫升,对入热水适量,浸泡患处30分钟,每日1次。

服药外洗15日后,皮损部位泛红,鳞屑消失,瘙痒减轻,伴随症状也有好转。继续服用1个月,皮损遗留淡黯红斑,瘙痒消失。嘱再服药两个月,外洗停用,忌辛辣、海鲜食物,避免复发。

按: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分为寻常性、脓疱性等,反复发作,较为难治。本案患者之疾是由于风热湿毒侵入营血,生风化燥,皮肤失养而成,经用内服、外洗获得满意疗效。内服方以犀角(换成水牛角)地黄汤加味,取其清营凉血;地肤子、蛇床子、白芷、浮萍、蝉蜕祛风止痒;板蓝根、金银花、地丁草、苦参、甘草清热解毒,共奏化湿解毒,祛风止痒之功,加之应用大剂量解毒祛风、润肤止痒的动、植物药作为外洗剂,直接作用于患处,内外兼治,使之多年痼疾得以康复。

猜你喜欢

  • 开路药 调胃肠——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5)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制作好之后,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充分消化吸收是关键。对于脾功能不好的人,服用膏方前需要先服用运脾健胃的“开路药”,如一些经典处方六君子汤、平胃散、保和丸等,也可以先进行试探性调补,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而对于脾胃功

  • 自拟方治热病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组成 青蒿12克,银柴胡9克,桔梗9克,黄芩9克,连翘9克,金银花15克。主治 本方适应于临床多种发热证,如久热不退、外科术后感染、妇科热入血室、产后发热、妊娠发热,或原因不明的发热,症见高热寒战,寒热往来

  • 浅释大青龙汤相关条文

    商本平 张海燕 山东省荣成市人和中心卫生院大青龙汤有关条文见于《伤寒论》38、39两条。38条曰“太阳中风,脉浮紧……”39条曰“伤寒,脉浮缓……”联系《伤寒论》1、2、3三条不免使人疑窦重重。太阳中风脉本浮缓,伤寒脉本浮紧,如何又言“太阳

  • 风寒之邪伤到经络怎么办

    本期博主:罗大伦 中国中医科学院如果受寒,第一时间处理,就不容易变成很严重的问题,用温通经络的中药泡洗,效果就不错,还可加上引经药,效果会更好。这些天天气冷了,转眼冬天来了,有时候会着凉,会受风,如我们在外面的时间长了,站在风口了,或者穿得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技术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凝血,纤溶功能亢进,微循环障碍,进而引起出血,脏器损伤,血细胞破坏,甚至休克。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病属中医“瘀血证”范畴。病因病机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