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枕上三字诀

枕上三字诀

俞樾(1821~1907),字荫甫,晚号曲园居士,浙江德阴人,是清末著名的经学大师。俞樾不仅精通古文,能诗词,善书法,对医学也有研究,曾撰有医著三卷,其中《内经辩言》、《废医论》曾一度深受医界关注,余卷《枕上三字诀》专言气功,虽流传未广,但融入了他本人的养生心得,故值得一提。

俞樾晚年涉足于气功养生。《枕上三字诀》收载在《春在堂全书俞楼杂纂》中。俞樾在其总叙中说:“余早谢荣利,于世味一无所好,似与养心之旨为近。然年来从事铅椠,亦不能无耗心神……余尝有三字诀,虽不足言养生,然当长宵不寐,行此三字,自入黑甜(酣睡)。是则延年祛病固未易言,以为安神闺房之一助庶乎可矣。因名之曰:枕上三字诀。”

俞樾在《春在堂尺牍》中对“枕上三字诀”作了通俗明了的解释:“弟杜撰有三字诀,曰:塑、锁、梳。所谓塑者,力制此身,如泥塑然,勿使有毫发之动,此制外养中之要道也;所谓锁者,谨闭其口,如以锁锁之,勿使气从口出,则其从鼻出者亦微乎其微,有绵绵若存之妙矣;所谓梳者,存想此气自上而下,若以梳梳发然,不通者使之通,不顺者使之顺,徐而至于丹田,又徐而至于涌泉穴,则自然水火济而心肾交矣。此三字,至粗至浅,然当寒夜漏长,辗转反侧,不能成寐,行此三字,顷之间,自入黑甜。若无论日夜,得暇辄行之,其功效当不止此。”

文中的“塑”,是古今静坐功普遍采用的姿式,如隋代智顗的《童蒙止观》中就强调:“端身正坐,犹如尊石,无得身首四肢切尔动摇。”宋苏东坡在《养生论》中也说:“不拘昼夜,坐卧自便,惟在摄身,使如木偶。”但枕上三字诀更强调“塑、锁、梳”三者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俞樾所说,塑、锁“皆是制外之法”,而梳“则由外而内矣”。又说“制其外可养其内”。可见,“梳”是目的,也是治病养生的奥秘所在。而“锁”则是基础,是锻炼意志,培养元气的阶段,即炼精化气形成有一定的物质能量的过程,没有这个基础,就无“梳”可言。“锁”的前提又是“塑”,“塑”有静、稳之态,能促使人大脑元神虚静,妄念消除。只有稳静如泥塑,把一切杂念抛下,全身肌肉松弛,以致“神气相抱”,方能实现“锁”的境界,同时又能对疏通经脉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样,“锁”也能决定“塑”的安稳、持久,促进“塑”,进而使肌肉更加放松,达到忘我的入定状态。“三字诀”可说是习静坐(卧)功的三要素。

俞樾对“三字诀”体会深刻,至晚年仍气体俱佳,享年八十有六。(蒲昭和)

猜你喜欢

  • 治百病皆以固护胃气为要

    牛群 甘肃省庄浪县杨河乡卫生院 孙芳芳 甘肃省庄浪县赵墩乡卫生院胃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仓、气血之海,与脾合称为“后天之本”。胃之受纳腐熟功能正常,表现为食欲如常,舌苔淡白,面色荣润,脉象不浮不沉、从容和缓、节律一致

  • 眩晕案——阎艳丽运用经方治验(1)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编者按:阎艳丽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河北省第二批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临床善以经方化裁治疗百病,其学生总结其运用经方治验五则,本版今起陆续介绍。陈某某,女,成年

  • 高热危象中医诊疗技术

    各种原因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中医学认为,凡六淫邪毒、疫疠之气入侵肌腠,正邪相争,或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而致人体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表现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升高在39℃以上者,称为高热。临床可分为外感高热与内伤高热,以外感高

  • 活用经方治脑囊虫病

    苗小玲 河南中医学院经方研究所脑囊虫病是由寄生虫(猪绦虫为主)所传染的一种顽固性脑组织及大脑中枢严重损伤的颅脑内疾病,病人痛苦大,后遗症多。根据临床特征可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及混合型。河南中医学院王付教授多年临床用纯中药治疗本病,取

  • 甘补脾胃当首分阴阳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喻嘉言云:“脾胃者土也,土虽喜燥,然太燥则草木枯槁,土虽喜润,然太湿则草木湿烂,以补滋润之剂,使燥湿相宜,随证加减耳。”补脾胃者,当使燥湿相宜,医者选方用药,当以甘味为主。《内经》指出:“五味入胃,甘先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