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李振华分型论治中风轻证(下)

李振华分型论治中风轻证(下)

华荣 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

气虚血瘀

症状:头昏,突然口眼歪斜,舌体不正,肢体麻木无力,倦怠乏力,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弱或细涩。治以益气活血,透窍通络。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补阳还五汤方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方中重用黄芪大补元气,配以少量活血通络之品,使元气大振,鼓动血行,活血而不伤血,瘀去络通,筋肉得养,痿废可愈。在临证上须根据气虚、血瘀的轻重程度,主证、兼证的不同进行药物配伍加减。经络瘀阻,肢体麻木不遂者,加用地龙、蜈蚣等虫类药,加强活血通络之功,严重者加用乌梢蛇、穿山甲等搜风涤痰。桂枝、桑枝,温经活络,善走肢体,牛膝强筋壮骨,滋肾平肝养肝,能引诸药下行,治足痿无力。节菖蒲除痰消积,透窍开音,对中风后言语、肢体不利均有良效。

病案举例

患者刘某某,女,41岁。郑州市毛纺厂工人。1991年10月6日初诊。

患者有慢性胃炎病史4年余,加之工作劳累,平素体质虚弱。1991年10月1日午睡起床后,感右侧肢体软瘫,手不能举,足不能抬,急送至省某医院就诊。经脑CT检查提示:脑血栓形成。就诊时症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右侧肢体乏力,语言清晰但无力,时作嗳气。舌质淡暗,舌体歪向患侧,苔薄白。脉沉弱。

患者平素脾虚,日久不复,一直久病体虚,加之工作劳累,“劳则气耗”,损伤其气,使正气更虚。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推动血液无力则血瘀,终致气衰血瘀,阻塞经络,而发为肢体软瘫。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升降失常,则腹胀纳差,嗳气。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为血瘀气虚之象。中医诊断为中风(中经络),证属气虚血瘀,治以益气活血,透窍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川牛膝12克,桂枝6克,地龙15克,丹参20克,陈皮10克,砂仁8克,枳壳10克,甘草3克,节菖蒲10克。6剂,水煎服。

1991年10月12日二诊:腹胀、纳差、嗳气大减,右侧肢体较前有力,并能举抬。脾气得健,气机升降恢复正常,故腹胀、嗳气大减,筋肉得养,则肢体有力。守方加桑枝30克、蜈蚣3条以疏通经络。12剂,水煎服。

1991年10月25日三诊:已能下床扶杖行走,精神、饮食转好,语言较前有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患者气血渐充,血络通畅,但舌脉仍为一派虚象,方中去枳壳以防破气太过,加党参20克加强益气健脾。24剂,水煎服。

1991年11月20日四诊:诸症消失,右侧肢体已能随意运动,但活动时间稍长即感疲倦乏力。气血仍虚,守方继服2个月,巩固疗效。嘱不适随诊。

2个月后随访,患者体重增加,面色红润,无明显不适感,病获痊愈。(全文完)

猜你喜欢

  • 喉咙干痛 咽口水都痛怎么办

    这个喉咙干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情况。咽痛喉咙干痛不仅仅是在冬春季易发生,那么在夏秋季也同样,因为夏季火热之邪旺盛,火热上炎,首先就会侵袭咽喉,鼻腔等等这样的部位,那所以今天我讲四个小妙招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喉咙

  • 心慌胸闷气短是什么原因

    很多人有心慌、胸闷、气短的情况,严重的还伴有疼痛,去医院检查做心电图都是正常,于是西医诊断为说你这是心脏神经官能症。只要有心慌,胸闷,气短伴疼痛的症状,无论西医诊断如何,中医都统称为胸痹,那中医治疗胸痹的思路是怎么样的?举个例子,我们北方冬

  • 高血压运动注意事项

    这些是高血压患者经常问的一个问题,高血压的血压都忽高忽低,控制不稳定的时候我不建议进行锻炼,或者是血压高于160/100mmhg汞柱的时候,建议你尽可能的保持静息状态,避免运动,等血压控制在平稳以后,低于150/90mmhg汞柱的时候可以渐

  • 海盐热敷疗膝盖

    膝盖是一个特别怕凉的一个结构,特别是中老年朋友膝盖不好,就会觉得这一着点儿凉马上就不行了。怎么办呢?教你一个妙招,就是热敷,热敷的时候可以简单就用海盐,这种盐袋子里面装的这种粗盐粒子,然后加热一下之后敷腿上就可以了。但是要注意一定不要烫伤,

  • 颈椎病怎么才能治好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治疗绝大部分类型的颈椎病。那么也可以配合中药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效果会更好,同时注意姿势。比如说我们常见神经根型颈椎病,还有一类很常见这个交感神经刺激。这一类的颈椎病,它这个症状从头到脚都会有,这一类效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