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推拿治疗穴位

推拿治疗穴位

推拿手法的作用部位,主要有位于体表的腧穴、特定的推拿穴区及皮部、经筋等等。

(一)腧穴

腧穴,又称“穴位”、“气穴”、“孔穴”、“穴道”等,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流行之处,也是推拿手法的主要作用区域,有感受信息和传递信息的作用。目前公认的十四经穴位有361个。此外,还有尚未归属于十四经范围而有明确位置和穴名的,则称之为“经外奇穴”。一般说来,在这些穴位上均可用某种或某些推拿手法进行推拿治疗。然而其与针灸治疗作用于穴位的方式有所差异,针灸作用于穴位呈“点”状,推拿手法有作用呈“点”状者,如指按法、指揉法、点法等,而有些手法则是作用于以腧穴为中心的一个“面”或一条“线”(或条形区域)上,如针刺合谷穴可以治疗头痛、齿痛等症,用指压、揉、掐等手法也同样可以作用于该穴而奏效;由下而上推抹印堂至神庭一线,可醒脑明目、开关通窍、镇惊安神。又如针刺中脘穴,是作用于该处的“点”状穴上,掌摩中脘则是作用于该穴为中心的一个区域(面状)上,虽然都可起到和胃消积散滞等作用,但掌摩中脘尚有散寒温中之效。因此,针灸、推拿不仅在作用于腧穴上的方式有一定的差异,其治疗效应也不尽相同而各有擅胜。

(二)推拿特定穴区

由于古代医家在推倒治疗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推拿手法的操作技巧,并且在体表的“点”、“线”与“面”的推拿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从而逐渐认识并发展了推拿的特定穴区。如乔空(又作桥弓,以耳后根部。推之可平肝息风、醒脑明目、宁心安神、调气和血)、阑门(脐上1.5寸处。按之可通上下之气)、利尿(脐与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按之可利尿、止泻)、冈下(背外缘与髂嵴相交处。按之用治腰腿痛)、臀上(臀部髂后上棘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按之用治臀上皮神经痛)等穴,以及小儿推拿疗法中所应用的“三关”、“六府”、“五经”(脾土、肝木、心火、肺金、肾水)、“八卦”、“大肠”、“小肠”、“七节骨”等穴。推拿特定穴区的应用,在小儿推拿疗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大部分分布于上肢和头面部,在上肢又多集中于手部。

此外,推拿治疗也十分注重皮部、经筋等主治区域,如提捏推擦手法之作用于皮部,转摇弹拨手法之作用于经筋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视作推拿的特定治疗部位。

猜你喜欢

  • 久病重病当辨奇经

    秦淑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奇经八脉学说自古迄今,一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论著虽代有疏发,但多散在而不详,一些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把奇经理论归属为十二经或脏腑理论的从属部分而存在,把它在理、法、方

  • 四磨汤治胃脘痛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四磨汤出自宋代严用和之《剂生方》,方精药专,由人参、槟榔、沉香、乌药四药组成,具有破滞降逆,补气扶正之功,主治正气不虚,肝气横逆,上犯肺胃所致之气逆喘息,胸膈不适,烦闷不食之证。观当今之世人,多精神压力大,或见情绪失调

  • 扶阳复阴治虚痞

    潘树和 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伤寒论》曰:“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痞即闭塞不通,心下(胃脘部)有堵塞不适之感。《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

  • 贮存好 防霉变——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7)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要长期服用,膏方的包装储存直接影响膏方的疗效。如果膏方贮存不当,服膏时就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为了使膏方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膏方的存放方法至关重要。在膏方制作后,首先让其充分冷却,才可加

  • “邪不可干”亦须避之有时

    刘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10月21日《中国中医药报》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文,笔者认为,从养生学角度,强调扶正气的重要性是可以的,但是从《内经》原意来看,“正气存内”仅是“邪不可干”的基础之一。我们应当以《内经》天人合一的思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