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炮炙

炮炙

古人用火直接加工食物、药物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也有不同的名称。上回说了炙,即把肉放在火上,利用火焰的辐射和上炎的热气来烤,所用的肉一般是鲜肉、生肉。这样做,在将肉做熟的同时,又可以烤出肉里面的油脂和水分。

但是,如果碰到水分不足的肉,直接用火烤炙就容易丧失食物原味,甚至会变得干涩焦黑,难以下咽。此时,就需要用“炮”的方法。

“炮”是会意字,指把食物包裹起来放到火里隔火做熟,这种方法能保持食物的本味、水分不散失。在这里,“炮”发音同“刨”。

南方有个名菜叫做“叫化鸡”,就是把未煺毛的鸡掏出内脏,放入香料,用湿泥裹好后,放在火里烧,等到泥巴焦干的时候,鸡也就熟了。将泥巴摔开,粘在干泥巴上的毛自然褪去。此法逐渐被广泛应用,隔火的介质也由泥巴逐渐变成陶罐、石锅、铁板等等。现在的荷叶牛柳、锡箔纸包鲈鱼等,都是从“炮”演化而来的。

在中药的加工上,炮的应用也很广泛。一般是把生药放在锅里用急火炒,使它焦黄爆裂。用慢火或者火的余灰做熟或烘干药物叫做“煨”。煨是使药物快速脱水,易于保存,而且增强药物的火热之性。另外,将药物做熟,易于消化吸收。

陆游《离家示妻子诗》中说:“儿为检药笼,桂姜手炮煎。”生姜性温,含水多,不易保存。经过切片晒干或者慢火煨制,就成了干姜,性质就变成了辛热。进一步炮制,取沙子置锅内,用武火炒热后,加入干姜片或块,不断翻动,烫至表面鼓起并呈棕褐色时取出,筛去沙子,放凉,就做成了炮姜。炮姜比重更小,性质更热,温中散寒的功效更显著。炮姜炮久了碳化变成黑色,就成了炮姜碳,纯苦无辛,药性也变了,用于温阳止血。《中草辑要》中记载:“炮则辛苦大热,除胃中冷而守中,炮黑止吐衄诸血……”

类似的还有附子的炮制。有的是用沙炮——取沙子置于锅内,用武火炒热后,加入附片,不断翻动,烫至鼓起并微变色,取出,筛去沙子,放凉。有的是直接火炮——将附子用水洗净,浸泡一夜,除去皮、脐,切片,再用水泡至口尝无麻辣感,取出,用姜汤浸1~3天,捞出蒸熟,再焙至七成干,倒入锅内用武火急炒至微鼓裂,取出放凉即得。第三种方法就是炮炙了,即同时使用炮和炙两种方法——先将已漂净沥干的附片均匀铺在铁丝筛内,置灶内烘烤大约一刻钟左右,取出摊凉,待水分渗出,内外湿度均匀,再烘烤,反复数次,烤至近干时,置烘柜内烘干,再取出,放凉,筛去灰屑即得。

有些动物药需要做熟以后才能服用,比如穿山甲就是这样。用水煮穿山甲的鳞片,无论如何也没药效,所以古人用急火炮制,使它蓬松酥脆,焦黄爆裂,再煎煮,有效成分析出,发挥药性。经过炮制的穿山甲,就成了炮山甲或者山甲珠。类似的还有把阿胶炮制成阿胶珠。

自南朝刘宋时的《雷公炮炙论》行世以后,炮炙(炮制)逐渐成为中药加工的代名词。天然的中药经过人工炮炙,才能更好地发挥特长,抑制毒性,顺应人意,改变性味甚至归经,让医生使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同仁堂门口的著名对联“炮制虽烦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道出了其中真谛,值得我们深思谨行。

猜你喜欢

  • 长期服用地丁草的副作用

    紫花地丁简称地丁草,与黄花地丁、蒲公英经常同用,紫花地丁的清解疮毒之力较强宜治疗肿、且解蛇毒,那么长期服用地丁草有哪些副作用呢?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疗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目赤肿痛。主要用于咽痛,黄疸,痢疾等症。临床应用

  • 静脉曲张吃啥中药好呢?

    相信针对那些长期站着工作的朋友们来说,工作一天下来都会感到双腿酸痛,并且腿肚子还犯有胀痛的感觉。其实长期保持着站立的姿势就非常容易让我们腿部的血管硬化,从而出现静脉曲张的症状。于是就有朋友提出,静脉曲张吃啥中药好呢?带着大家所提出的这个疑问

  • 夏枯草降血压的效果好吗?

    相信针对很多老年朋友来说,最让他们感到开心的就是自己身体能保持在健康的状态,这样才能更好的安享晚年。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大多数老年朋友都会有血压过高的症状,这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夏枯草降血压的效果好吗?带着大家所提出的这

  • 冬病夏治三伏贴穴位有哪些?

    冬病夏治是中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在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等到了夏天进行治疗,这样反而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冬病夏治是在中医理论下获得好的效果的,因此跟中医中的穴位是分不开的,这些穴位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那么,冬病夏治三伏贴穴位有

  • 女性内裤总是发黄?主要原因在这里!

    内裤使我们日常生活中最贴身的衣物,他是最贴近身体私处的地方,但是很多时候不经意间就会带来细菌继而引发疾病,内裤穿了一天,上面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异物,或黄,或似痰,那么那些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是否有危害?说到这里不必害羞,为了自己的健康,你真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