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醒脾理湿广藿香

醒脾理湿广藿香

在酷热漫漫的夏季,人们总喜欢喝冷饮、吹空调,现在进入天气转凉的初秋,受凉的脾胃在外界湿气的诱导下,出现功能紊乱症状,轻则腹胀、厌食,重则腹泻、胸闷……我们应该给脾胃一振奋调整的过程,让虚弱的脾胃安然度秋,而广藿香味中药是离不了的。

我国使用广藿香的历史相当悠久。对广藿香的药用历代本草多有记载。宋《嘉佑本草》云:“和中止呕,芳香化湿,解暑辟浊”。南北朝《名医别录》说“去恶气,止霍乱心腹病”。宋·苏颂撰《本草图经》云:“助胃吐逆为要药”。而《珍珠囊》则云:“助胃气,开胃口,进饮食”。《汤液本草》记述:“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在《本草正义》中,对藿香的药用和不宜,作了精辟的论述:“藿香芳香而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热,能祛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又云:“藿香虽不燥热,然究是以气用事,惟舌有浊垢面漾漾欲泛者,最佳。若舌燥光滑,津液不布者,咸非所宜”。到了清代黄宫绣撰著《本草求真》也对藿香的效用作了简要综述:“藿香专入脾、胃、肺。辛香微温,香甜不峻。但馨香气正能助醒胃以辟诸邪。故凡外来恶风内侵,而见霍乱呕吐不止者,须用此投服。如藿香正气散,用此以理肺、脾之气,俾正气通而邪气除。俾其胸开气宽,饮食克进。故同乌药顺气散则可以利肺;同四君子汤可健脾以除口臭,但因热作呕,勿服”。

从以上可见,广藿香具有这些特效,主要是因为它味辛,性微温,能发散风寒,最善于治疗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湿滞而导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脘闷、呕恶、吐泻。盖夏季虽当暑令,但因天热,人体腠理空疏,人们常贪凉饮冷,脱衣掀被,以致反受风寒。特别是华南地区“四季无寒冬,有雨便成冬”的气候特点,容易在夏季感寒。藿香辛而解表,微温又能散寒,又能化湿止呕,对夏季感受风寒、发热、恶寒、头痛、呕吐的症候效如桴鼓,故其善治暑天外感,如其代表方藿香正气散。另值注意的是暑虽属火热之邪,但因炎夏之季,天暑下迫,地湿上蒸,暑热既盛,而湿气亦重。所以暑热为病往往夹有湿邪,暑热与湿邪结合而成暑湿、湿温。暑与湿狼狈相依,治疗时往往“徒清热则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故治疗暑湿常清暑与祛湿并行。广藿香辛而微温,善能芳香化湿,治疗暑湿、湿温每用其与清暑热之药配伍,意在使湿去则热孤而易消解,从而提高疗效,如藿朴夏苓汤等。《本草述》云:“藿香,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本草正义》也说:“芳香能助中州清气,胜湿辟秽,故为暑湿时令要药”。所以藿香在治疗暑湿、湿温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同时亦说明,在宋代藿香已成为治疗脾胃吐逆的临床常用药物。宋金元以后,除孙思邈藿香汤、《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外,广泛应用的还有:《三因方》、《痧胀玉衡》的藿香汤,《小儿药证直诀》的藿香散,《重订通俗伤寒论》的藿香正气汤,《脾胃论》中之藿香安胃散,《退思庐感证辑要》中之藿香朴夏苓汤,《幼幼集成》中之藿连汤,《世医得效方》中之藿香养胃汤,《证治准绳》中之藿香饮等,大都以藿香作为主要药物。

正是由于广藿香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的功效卓著,因此是中医治疗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必不可少之要药,而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丸等系列中成药在药店俏销的真正原因,源于藿香醒脾理湿的卓著疗效。

猜你喜欢

  • 咳嗽久治不愈,别乱用抗生素!

    大家好,很多病人呢,得了感冒,或者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急性的炎症,通过吃抗生素啊和积极治疗得到控制了,但是咳嗽呢可能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变成了慢性的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等等。特别到了立秋以后呢,那么秋季的这个时令呢,它主要是以凉燥为主,

  • 中医说的春捂秋冻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我们常讲啊,春捂秋冻,就是春天要多穿点衣服,秋天要凉一点。其实呢,也不完全。过去咱们说呢,秋冻,指的是可以少穿一点,然后为了让身体逐渐适应秋冬的这个寒冷的季节,但是有些部位大家还是要保护好,因为秋天的节气,主要是以凉燥为主,那凉呢,

  • 想知道自己哪里虚,赶快自查一下!

    第一啊,我们就是说常见的是气虚,气虚是什么呢?气呢,是推动人体活动的一种物质,就像我们看到这个火车一样,蒸汽火车它的气少了,它活动就差了,跑不起来了。那人也一样,人的气少了,气虚了,那首先表现的就是乏力,不爱动弹,倦怠,干什么都没精神,想使

  • 头汗多,一吃饭满头大汗,怎么回事?

    我们一般来讲呢,稍微活动之后吃点饭浑身大汗,什么问题呢?往往气虚造成的。这个卫气有固涩汗孔的作用。所以当气虚的时候,固涩不了,稍微活动一下汗就出来了。像更年期那个出汗是潮热发热,上来的快,下去的快。那么还有的呢是晚上睡睡觉,枕头湿了就是盗汗

  • 湿气重不用怕,五味中药健脾祛湿

    那我们看一下第一个,陈皮。陈皮首先呢它有行气健脾和胃的功效,同时呢稍微有点利湿的作用,它和半夏合起来还能够去痰。然后茯苓,茯苓这个药呢健脾,利湿兼固。但是呢在这里面呢利湿的作用更强一点,健脾的作用也有。同时呢还有一定安神的作用。白术,补气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