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人到中年关爱自己的心

人到中年关爱自己的心

健康是“第一状态”,疾病是“第二状态”。“健康”与“疾病”之间是偌大的一个模糊空间,这个空间包括了虚弱,还包括了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种种不完满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常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

心理疲劳是“亚健康”的重要原因,它无形地侵蚀着人体的健康,尤其是作为社会和家庭中坚的中年人,很容易感到精神不振,心绪不宁,腰酸背痛,疲乏无力,白天困倦,晚上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心悸乏力,恶寒怕热,易患感冒,经过检查没有器质性疾病,但没有充沛旺盛的精力去工作和生活,如不加注意,则为罹患疾病创造了条件。此所谓病从“心”入。

中年人怎么防止病从“心”入呢?以下几点十分重要。

补充足够的“精神营养素”。

①中年最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是夫妻、同事、亲朋、父母和子女之爱,且其内容较青少年时代更为丰富和深沉;

②中年维护心理平衡的有效方法是宣泄和疏导,把不顺心的事情说出来,把心里的不快倒出来,解开心中的疙瘩,别故作深沉,以避免加重心理矛盾,以致罹患心理疾患;

③掌握善意和有策略的批评方法,以帮助他人明辨是非,避免自己滋长固执、傲慢、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毛病。

警惕心理积淀的潜在危机。

①中年人“壮”而忘忧,容易滋生麻痹思想,行为往往放纵;

②中年人有“过午”意识,易于产生颓废、消沉情绪,结果出现身体未老心理先衰的现象;

③中年人过分与年龄“抗争”,过度增长日暮途穷的紧迫感,长期干一些力不从心、超负荷的工作,精神固然可嘉,但同时也可能拼得身心大亏;

④中年人“积习难改”,吸烟、酗酒、熬夜、赌博及饮食不节等许多不良行为,都是在中年时期基本固定下来,以至积习成癖,养患招损,但并非不可改变;

⑤中年人是“中流砥柱”,在社会和家庭中充当中坚力量,但也最易招致劳损,身心俱疲。

克服种种心理障碍。

①自卑心理。半辈子习惯于随声附和、唯唯诺诺,可能是不少中年人感叹自己人到中年却不能如愿成功的原因。

②猜忌心理。用不信任的眼光看待外界的一切事物,捕风捉影、节外生枝,只能是自寻烦恼,制造隔阂。

③怯懦心理。不要让性格内向、不善辞令成为束缚中年人思想和行为的绳索。

④排他心理。中年人尤其要注意不要抱残守缺,陷入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

⑤冷漠心理。态度孤傲,压抑人的天性,其结果是走到孤芳自赏、郁郁寡欢的境地。

保持良好的心境。

①善于调适个人情绪。情绪波动在所难免,但只有缺少教养和智慧的人才会动辄吹胡子瞪眼。

②襟怀坦白,待人以诚。

③学会独立思考。通过思维的“新陈代谢”,使自己经常保持稳定的心态。

④善于取人之长。这不但有利于形成和睦的人际关系,而且会在不知不觉中改掉自己的毛病。

防止病从“心”入,也许比防止病从口入要难得多。每个中年人都应该调动自己的心智,防止没有“病灶”也看不到“伤痕”的心理“内伤”发生,以良好的状态度过中年。

猜你喜欢

  • 胃息肉就是癌前病变吗?应该怎么调理

    在临床跟患者交流的时候吧,有时候有一些误区,比方说就感觉胃息肉就是癌前病变,一定要把它切掉。其实跟大家说一下,在临床上85%到90%的都属于胃底这个腺体息肉,那么这类胃息肉胃癌的几率是非常低的。那么所谓的胃息肉啊,一般来说是发生在胃壁里面的

  • 萎缩性胃炎中医能调理好吗?

    怎么才能够控制萎缩性胃炎不进一步发展,那么这个话题其实是一个很久远的一个话题,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吧,整个医学啊都在研究这个萎缩性胃炎啊,因为当时发现这个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癌变率,当时的研究方法呢也比较简单,由于萎缩性胃炎当时认为就是缺少胃

  • 肝气郁结,心烦爱上火,这样改善最有效

    大家去看中医经常会听到肝气郁结这个词儿,那么实际上就是我们在目前这个社会,我们这个时代吧,生活一些节奏问题,所以说肝气郁结的人确实比较多,年龄大,年龄小都有,那么肝气郁结呢,其实中医这四个字其实分很多种,比方说肝郁脾虚啊,肝郁肾虚啊,还有肝

  • 大便排出费劲,这四种症型看看你是哪一种

    在临床上会遇到许多这个排便困难的人,尤其是有一些患者大便并不是很干燥,也没有成块成球,甚至大便是条状的,或者是不成型的,但是呢,去了厕所以后呢,却便不净使劲又排不出,那么有时候这样患者会一天去好几次厕所,甚至七八次厕所啊,严重影响了这个患者

  •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教你三招,助你不再反复

    那么第一个呢,就是长期要保持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要做到饮食不宜过饱,适当的控烟控酒,这个饮食习惯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吃饭要慢啊,在临床上见到一个患者,他明显感觉吃饭稍微一快,那么这个症状就容易出现,容易出现打嗝啊,反酸、烧心,这些症状就会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