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救治骨伤患者别忘中药

救治骨伤患者别忘中药

有幸被救出的伤员,大部分人都有轻重不等的骨折情况。对于这类患者,在复位、固定的同时,应给予骨伤科药物治疗,以加速康复。有几种中成药效果很好。

1.伤科接骨片:本药由红花、土鳖虫、朱砂、马钱子粉、没药(炙)、三七、海星(炙)、鸡骨(炙)、冰片、自然铜(锻)、乳香(炙)、甜瓜子由成。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壮骨作用。主要用于跌打损伤,闪腰岔气,伤筋动骨,瘀血肿痛,损伤红肿等症。对骨折患者需经复位后配合使用。用法是口服,成人一次4片;十岁至十四岁儿童一次3片。一日3次,以温开水或黄酒送服。注意本品不可随意增加服量服用,增加时必须遵医嘱。孕妇忌服,十岁以下儿童禁服。

2.中华跌打丸:本品由金不换、地耳草、牛尾蕨、鹅不食草、牛膝、乌药、红杜仲、山桔叶、刘寄奴、过江龙、两面针、鸡血藤、木鳖子、半边莲、独活、苍术、急性子、栀子、制川乌、丁香、香附、桂枝、樟脑等中药组成。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甜而微辛辣。每丸重6克;每20丸重6克(小蜜丸)、每30丸重6克(小蜜丸)。具有消肿止痛,舒筋活络,止血生肌,活血祛瘀的作用。主要用于挫伤筋骨,新旧瘀患,创伤出血,风湿瘀痛。用法是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小孩及体虚者减半。外伤出血者,将丸研细,外敷患处。孕妇忌服。

3.云南白药:云南白药是我国传统的治疗出血及瘀血肿痛性疾病的良药,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内伤出血等症的治疗。本药可内服也可外用,对出血诸症无论伤情轻重,一律需用开水调服,对瘀血肿痛等未出血的破损诸证,可用黄酒调服,对疔疮痈肿者,除内服外,还应将本药与少许酒调匀涂敷患处。已化脓者只需内服,成人每次0.2~0.3克,每4小时一次,2岁以上小儿0.03克,5岁以上小儿0.06克。每瓶云南白药内装有保险子一粒,遇有严重跌打损伤或内伤出血时,可先将保险子一粒用酒调服,以做急用,其它轻症者可不必服保险子。服药期间,忌食蛋、豆、鱼类和酸、冷等食物。孕妇忌服。本品 内服、外用,一般无明显毒副作用。但也有的人,出现过敏和中毒反应,中毒反应与用量有关,一次量不超过o.5克,1日最大剂量不应超过4克。大剂量服用,会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反应,严重者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当出现过敏反应或中毒反应,应停药,并进行对症治疗。

4.七厘散:本品由 冰片、儿茶、红花、没药、乳香、麝香、血竭、朱砂组成。为朱红色至紫红色的粉末或易松散的块状;气香,味辛、苦,有清凉感。具有化瘀消肿,止痛止血等作用。主要用于跌打损伤,血瘀疼痛,外伤出血的治疗。用法是口服,一次1~1.5克,一日1~3次;外用,调敷患处。孕妇禁用。

5、三七伤科片:本品由人参、雪上一枝蒿(去皮)、三七等中药组成。为灰黄色的片;味苦、微辛。具有活血祛瘀,止痛止血作用。主要用于跌打刀伤,远年瘀患,劳积内伤,咳血,吐血,筋骨肿痛,风湿麻木。用法是口服,一次4片,五至十岁儿童一次2片,一日2次。孕妇禁用。

猜你喜欢

  • 脸上出汗怎么回事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是出汗的方式、汗量、汗色和汗味发生改变,则为病理现象,颇为某些疾病的前兆。正常情况人体的头面部容易出汗,因为头面部人体的一身阳气所在,头为诸阳之首,所以阳热之气首先表现在面部。因此,活动后,特别是大

  • 宝宝便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胃肠积滞有内热,大便干燥容易造成便秘。二,宝宝喝水少,蔬菜吃的少,进食纤维素的含量很低,肠蠕动弱,会造成大便秘结。三,宝宝拒绝排便,因为肛门有痔疮或肛裂,排便时疼痛,所以拒绝排便。长期不排便可导致大便更加干燥,不容易排出,形成恶性循环。

  • 脾胃不好的人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脾胃不好有可能消化功能比较差,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不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要吃过硬、过酸、过烫的食物。建议饮食易消化,适当摄入蛋白类食物,少吃油腻肉食。第二,注意三餐规律,饮食有节,千万不能暴饮暴食。第三,饭后要尽量适当活动,避免

  • 扭脖子咔咔响是什么原因

    扭脖子的时候发出响声,就是所谓的颈椎弹响,一般有四种原因会出现这样的弹响。一、颈椎关节间有小气泡。如果人体关节间的滑液之中存在气体的话,那我们扭转脖子时气体就会快速释放形成气泡,就有了我们听到的咔咔的声音。二、肌腱韧带与关节摩擦。长时间低头

  • 上火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一、体质问题有的人天生体质偏热,所以比体质偏寒的人来说更容易上火。二、饮食问题,平时经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油腻的食物,或者长期进食补阳之品,损伤阴液,容易上火。三、作息问题以及情绪因素,熬夜伤阴,烦躁易怒亦伤阴,两者也会导致上火。上火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