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待放花蕾更需关心——青春期女性的健康要诀

待放花蕾更需关心——青春期女性的健康要诀

本报记者 徐雪莉

编者按: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时,“三八”妇女节如约而至。都说女人是花朵,美丽娇艳、芬芳迷人,正如花朵一样,女人的健康需要细心的呵护。为迎接妇女节的到来,本版特推出“女性养生三步曲”专题文章,邀请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尉中民向读者讲解女性养生经。

青春期的少女是含苞待放的花蕾,她们正在经历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进入青春期女孩逐渐褪去了儿童的天真幼稚,青涩的女性特征慢慢显现,与此同时,她们的生理、心理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女性应当关注哪些问题呢?

经期的小秘密

进入青春期的女性最先面临的改变就是初潮的悄然而至,与成年女性不同,处于青春期的女性月经周期往往并不规律。就这一问题,记者向有着丰富临床治疗经验、擅长妇科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尉中民求解。

尉中民告诉记者,《黄帝内经》中记载“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提到的“天癸至”就是我们所说的月经来潮。中医看来,对女性来说,“经、带、胎、产”是四项最关键的因素。

这个时期的女性由于卵巢功能尚不健全,初潮后的月经周期没有一定规律,须经逐步调整才接近正常。大多数女孩子在12~14岁时开始来月经,月经的周期一般为28~30天,每次来潮的经期为3~7天。如果有些女性发现自己初潮迟迟不来或是经期异常,应当及时咨询医生。

尉中民说,在临床中,这一时期的女孩子因为生理变化、学习压力、环境改变、心理异动等因素,容易出现闭经、痛经、月经不调问题。

中医认为痛经源自气血运行障碍,“不通则痛”,好多女性都是感觉经血下不来时就痛了,这种情况应当通经。还有一种痛经是湿热引起的,症状是平时白带多、颜色黄、有异味、往往有腰酸的现象,这种情况需要清理湿热、利尿消肿。月经问题与情绪、环境、压力等有着密切的关联,每位患者的情况可能都不尽相同,女性朋友遇到这种问题时,还应咨询医生,不要盲信盲从。

尉中民提醒青春期的女性朋友们,不要觉得自己年轻、身体好,就贪食寒凉、起居无度,平时要多关注自己的月经状况,为健康打下好基础。少女来月经时应注意经期卫生,增加营养,注意休息,不要剧烈运动,更不要滥用所谓能够“改变经期”的药物,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只要青春不要“痘”

女孩子天性都是爱美的,但是处于青春期的女性常常面临青春痘的“捣乱”。青春痘的“学名”叫痤疮。中医学认为痤疮大都由肺胃有热、肝气郁结、内分泌失调所致,另外,精神因素、饮食因素、环境因素也与痤疮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

尉中民告诉记者,青春期女性的痤疮问题往往与内分泌有关,简单地涂抹药膏、服用抗生素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从内而外的调理。

在饮食上,有青春痘的患者要尽量少吃海鲜、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偏碱性食物,以防增加内热,使病症变得严重。

在情绪上要保持心情开朗、情绪稳定,因为精神过于压抑会导致内分泌不调和皮脂腺代谢异常,也会加重病情。

睡眠要保持充足,尽量在晚上10~12点之间进入熟睡状态。同时注意多运动,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有毒物质在体内的堆积。

猜你喜欢

  • 鹿茸益胃散治疗消化性溃疡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炙黄芪20克,茯苓20克,木香15克,槟榔15克,干姜9克,焦白术20克,当归25克,砂仁18克,石斛20克,黄连9克,炙甘草9克,党参20克,炒杜仲15克,苏梗15克,青蒿15克,鹿茸9克,山药25克,

  • 急性脊髓炎中医适宜技术

    急性脊髓炎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多发生在感染之后,炎症常累及几个脊髓节段的灰白质及其周围的脊膜,并以胸髓最易受侵。本病有三大临床特点:病损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

  • 温中降逆治干呕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刘某,女,32岁。2009年7月9日初诊。半月来,经常恶心,吐涎沫,经医院诊断为神经性呕吐,服中西药未果。观其精神萎顿,面黄,就诊中干呕连连。舌淡,苔白,六脉沉细。治以温中和胃,降逆止呕。立方半夏干姜散:半夏10克

  • 详医嘱 服法当——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6)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制备,“开路药”已服,脾胃功能得调,即可服用膏方。服膏调养当要遵医服用,如果医嘱不详、服法不当,膏方的疗效也会大打折扣。服用膏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服膏季节 一般来说,服用膏方多在冬至即“一九”开始,至“九九”结

  • 邹润安论柴胡

    “邹润安论柴胡”作者为四川自贡怡康中医诊所王昆文。《本经》谓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积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出新”。在《伤寒杂病论》中,组成含柴胡的经方共9个,而且至今仍是临床常用方,其中最著名的有大、小柴胡汤,四逆散,鳖甲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