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百名博士中医临症精华:儿童花剥苔的辨证治疗

百名博士中医临症精华:儿童花剥苔的辨证治疗

小儿花剥苔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病理舌象,现代医学认为其形成主要与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缺乏有关,是营养缺乏病证的重要指征。祖国医学传统认为,该病主要由阴虚内热所致。临床常规治疗予以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的补充,中药给予滋阴清热之品,但收效常不十分满意,甚者久治不愈,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分析其缘由,花剥苔并非仅为“阴虚内热”,小儿体内的多种病理机转,均可出现此现象,所以应以小儿的整体临床表现及舌象的局部变化,综合分析其产生原理,给予相应的辨证治疗。其辨证要点为:①舌质的色泽;②舌苔的厚薄及颜色;③其他伴随症状、体征。

根据长期临床实践观察及治疗经验总结,小儿花剥苔可分为阴液亏损、阴虚内热、气阴两虚、脾胃虚弱、瘀血阻滞、湿热内蕴几型。

一、阴液亏损

证见口干唇燥,喜饮,毛发干枯,少光泽,形体消瘦,皮肤松驰,舌淡红,苔少花剥,脉细。治法:滋阴养液。方选:沙参麦冬汤加减,酌加清热之品,常用药物:沙参、玉竹、麦冬、芦根、黄芩、竹叶、熟地、生草等。

二、阴虚内热

证见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唇红而干,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薄黄有剥脱,指纹紫或脉细数。治法:滋阴清热。方选:沙参麦冬汤加减,酌加清热之品,常用药物:沙参、玉竹、麦冬、芦根、黄芩、竹叶、熟地、生草等。

三、气阴两虚

证见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自汗盗汗,唇舌干燥,手足心热,平素易感冒,舌淡苔薄呈花剥。治法:益气养阴。选方:四君子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常用药用:黄芪、茯苓、白术、沙参、麦冬、山药、黄精、焦楂、鸡内金、芦根、生草等。

四、脾胃虚弱

证见食纳减少,食后或有腹胀,乏力懒言,大便溏薄,小便清长,面色萎黄,舌淡苔薄,有剥脱,指纹色淡或脉沉细。治方:健脾益气。选方:四君子汤加减,常用药物:黄芪、茯苓、白术、薏苡仁、山药、焦楂、鸡内金、生草等。

五、湿热内蕴

证见纳差体倦,腹胀,大便不爽,小便色黄,舌红,苔黄腻间有剥脱,或苔前部剥脱,后部黄腻,脉弦数。治法:清热利湿。选方:三仁汤加减,常用药物:黄芩、薏苡仁、滑石、通草、杏仁、竹叶、车前草、茅根、生草等。

六、瘀血阻滞

证见时有心慌气短,睡眠差,易汗出,面色不华,舌淡或紫暗,苔薄白有剥脱,或见舌下有瘀点,指纹紫暗或脉沉细。治法:活血化瘀。选方:桃红四物汤加减,常用药物:桃仁、当归、川芎、丹参、益母草、黄芪、赤芍、山药、生草等。

附:作者简介

孙远岭

男,1952年7月生。医学博士,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中医科教授、主任医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高级职称评审专家组成员,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儿童厌食症中医特色专科学科带头人。临床及科研重点:中医药对儿童厌食症等营养性疾病及疑难杂证的治疗研究。

猜你喜欢

  • 脾虚的四大类型以及调理

    第一:脾气虚症,通常表现为容易腹胀,胃口下降,大便稀溏不成形,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者是苍白无华,舌质淡,胎白,中医治疗上一般以健脾补气为主。第二:脾阳虚通常表现为腹部容易感到冷,吃不了凉的食物,喜欢温热,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大便稀溏,中医

  •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

    陈皮作为一种用途很广的中药材,它主要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作用,并且它归脾肺经,在治疗脾胃气滞、食滞,咳嗽化痰上有独特的作用,如果您是因为脾虚引起的腹胀,痰多湿重,那就可以用它,但是呢,如果你是脾胃虚比较明显,这个时候就需要配党参,白术这些

  • 舌头上有裂纹怎么办

    这位朋友其实啊就是一个很典型的裂纹舌淡有脾虚的一个现象,裂纹舌大家都知道,最常见的一个原因啊,就是脾虚湿盛所导致。脾最主要的功能就在于运化体内的水谷精微,如果脾虚水谷精微和气血就不能濡养我们的舌体,同时体虚会导致体内形成湿气,这个湿气又上犯

  • 六味地黄丸的加强版

    在中药当中呢,有一个很著名的方子叫左归丸啊,使用很普遍,被称为加强版的六味地黄丸,它呢出自于明代的景岳全书,由熟地,山萸肉,鹿角胶,龟板胶,菟丝子等这些药物组成,主要的功效是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啊,用于治疗真阴肾水不足而出现的体虚发热,自汗盗

  •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肥大的区别

    关于前列腺的有很多非常相似的名称,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说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增大,前列腺增生,那么他们到底说的是不是一回事儿?来梳理一下,前列腺肥大和前列增大说的其实是一个意思啊,是说前列腺体积的变大,那么通过B超或者CT的检查就能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