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行气止痛话香附

行气止痛话香附

香附,又名香附子、雀头香、莎草根、香附米、三棱草根等,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茎。主产于山东、浙江、湖南、河南等省。

香附的药用始载于唐朝的《名医别录》一书,列为中品。中医认为,香附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具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的功效,可用于胸脘胀满、两胁疼痛、月经不调、胎产诸病。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炒黑则止血,得童便浸则入血分而补虚,盐水炒则入血分而润燥,青盐炒补肾气,酒浸炒则入经络,醋浸炒则消积聚,姜汁炒则化痰饮。”从而可见古人用香附很有讲究。

香附与不同中药配伍,还能发挥其不同的功用。如它与人参、白术配伍则有补气之功;与当归、地黄相配则有补血之妙;同木香合用则消滞和中;与川芎、苍术同用则总解诸郁等。所以古人称香附“气病之总司,女科之总帅”是很有道理的。

香附是一味疏理肝气郁滞的良药,历代医家都擅用香附来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用以治疗因精神不快、情志抑郁产生的肝胃不和、消化不良、胸膈痞满、呕吐吞酸、腹痛胁胀、月经不调等症。如中成药越鞠丸,就是以香附为主,配以苍术、川芎、栀子、神曲等,用以舒肝解郁。

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香附内含葡萄糖8.3%~9%,果糖1%~1.7%,淀粉40%~41.1%,以及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香附具有以下的药理作用:1.对子宫有收缩作用。用其5%流浸膏,能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对处于收缩期状态的子宫作用更明显。2.能提高机体对疼痛的耐受性,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3.抗真菌作用。其提取物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下面介绍几则验方:

治偏头痛 香附(炒)120克,川芎60克,共研末,每日服3次,每次3~5克。

治月经不调、痛经 用香附、益母草各12克,丹参15克,白芍9克,水煎服每日1剂。颇为有效。(张庭)

猜你喜欢

  • 药膳调理失眠

    莲子百合瘦肉汤。功效:益气调中,补虚损,交心肾,安神,益智,清心。适应症:神经衰弱、心悸失眠、病后体弱等。莲子性甘、涩、平、入心、脾、肾经,能养心、益肾、补脾、涩肠;百合性甘、微苦、平、入心、肺经,具有润肺止咳、养阴清热、清心安神、益气调中

  • 中医治疗痔疮

    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任何年纪都可发病,但随着年纪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在我们国家,痔是最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素有“十男九痔”、“

  • 滋阴益肾,利湿清热,益气化瘀

    组成:生地15克,山茱萸10克,旱莲12克,粉丹皮9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猪苓15克,怀牛膝12克,桑寄生15克,白茅根30克,生益母草30克,黄芪30克,小叶石韦12克。功效:滋阴益肾,利湿清热,益气化瘀。主治:肾阴虚、水热互结、瘀

  • 支气管哮喘患者最应注意的问题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中国成人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0%,儿童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2%。近年来,它仍在逐渐增加。目前,许多患者对这种疾病了解不多。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二设立为世界哮喘日,

  • 痛经药膳方

    有些女孩从月经开始就有痛经问题,轻度下腹痛,经过后,逐渐缓解;严重腹痛难以忍受,面色苍白,身体瘦,声音低,甚至伴有昏厥等症状。这种情况属于原发性痛经,在未婚妇女中更为常见,大多数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开始发病,腹痛主要位于下腹中部,喜欢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