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攻补兼施治疗尿毒症

攻补兼施治疗尿毒症

钟志明 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

张某,男性,65岁。2011年5月12日由家人护送来诊。患者素有泌尿系结石史,先后在湖南某医院历经3次碎石,但结石未能排出,双肾仍然积水。刻诊:患者脸色青灰,口唇青紫,神疲乏力,少言寡语,表情淡漠,时有恶心呕吐。大便数日未解食少,小便量少且余沥不尽。舌绛红,苔黄腻,脉弦而缓。血压176/96mmHg。B超示:双肾积水,输尿管左侧中段,右侧上段扩张。化验示:肌酐487.4μmol/L,尿素氮26mg/dl。尿酸示:612μmol/L、白细胞14×109/L。综观脉证,此属湿热中阻,气机阻滞,夹虚夹瘀之证。治宜清热燥湿,通腑泄浊,益气化瘀,散结通络。拟方:苍术40克,白术30克,猪苓30克,泽泻20克,黄芩20克,黄柏20克,金钱草30克,大黄20克,黄芪30克,丹参20克,川牛膝10克,六一散30克。7剂,日1剂,水煎2次取汁800ml,分2次服。

5月20日二诊:血压154/90mmHg,患者自感精神好多了,进食也有口味。会自诉病中所苦。舌绛红,苔黄带腻,脉弦。白细胞11.6×109/L。上方减苍术、白术、泽泻,加虎杖30克,炒甲珠10克(研末冲服),水蛭5克。7剂,服法同前。

5月27日三诊:患者自诉小便解出一粒黄豆大小石头。舌绛红,苔薄黄,脉弦。B超示左肾轻度积水。守方再进7剂,服法同前。

6月3日四诊:患者自诉昨天又解出两粒石头,较上次稍大。舌绛红,苔薄白,脉弦。复查肾功能:肌酐293.8μmol/L,尿素氮10.9mg/dl,尿酸553μmol/L,白细胞9.2×109/L。B超示:左肾轻度扩张,未见肾积水。拟方:黄芪50克,生地3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丹参20克,大黄20克,土茯苓80克,连翘20克,泽兰15克,虎杖30克,萆薢30克,六一散30克。15剂,日1剂,服法同前。

7月11日五诊:复查肾功能:肌酐132.5μmol/L(本院参考值133μmol/L),尿素氮6.3mg/dl,尿酸578μmol/L,肾功能已复常。尿酸升高可能与患者食鸡等营养品,同时肾功能恢复初期,排泄功能还不健全等原因有关。舌红,苔薄白,脉弦。患者拒绝再服中药,嘱其饮食调理,多饮水,少吃肉、海鲜、豆类等高嘌呤食品,保护肾功能。

按:本案患者按西医分期标准属尿毒症晚期,临床症状复杂,治疗甚为棘手。笔者认为,结石梗阻,干扰了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使气机紊乱,脏腑失和,导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瘀阻于内,发为本病。治疗的关键是从源头着手,清除病因。故清热燥湿,通腑泄浊治其标,益气活络,破瘀散结攻其本。方中苍术、白术、猪苓、泽泻、金钱草、黄柏、六一散等清热燥湿以健运;大黄、土茯苓、萆薢、虎杖、六一散等通利二便以除邪毒;穿山甲通经络,消坚散积。《本草从新》曰:“(穿山甲)善窜,专能行散,通经络,达病所。”水蛭苦平,有毒,用其破血逐瘀,散癥通络。现代药理研究,水蛭能降低肌酐、尿素氮,保护肾功能。此乃宗《内经》“结者散之”、“坚者削之”之意。黄芪、生地等益气养血扶正祛邪。诸药联用,共奏标本兼治,攻补兼施,扶正除邪之效。

猜你喜欢

  • 雪莲菌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什么?

    雪莲菌是混合菌,主要是由酵母菌、乳酸菌混合而成,雪莲菌是由西藏传来的。它的最主要作用是用来发酵酸奶,因为雪莲菌能够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很多的好处,我们该怎么食用呢?我们对雪莲菌了解的太少,那么今天我们就好好的了解下,看看雪莲菌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

  • 润肠的中药有哪些呢?

    中药是治疗很多疾病比较有效果的药物治疗,那么便秘也是可以使用中药治疗的,但是中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具体出现它的效果,所以我们要重视中药的作用。而且润肠是比较好的选择,那么润肠的中药有哪些呢?实际上应该是有很好的药材来通便的,那么我们还是需要来

  • 紫草膏的做法是什么呢?

    尿布疹是婴儿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而且无论是男宝宝还是女宝宝都有可能发生,出现了尿布疹以后,对宝宝来说是非常有伤害的,当然也需要妈妈们及时的给宝宝进行治疗,而中药材紫菜膏就有治疗尿布疹的效果,其实紫草膏是可以在家自己制作的,那么到底紫草膏的做法

  • 紫草油的功效与作用

    紫草油是临床治疗烧烫伤的长备外用药,文献中有医院自制紫草油的报道,处方均为紫草、当归、地榆、黄芩、黄柏、甘草、白芷、冰片等多味药组成,以麻油加热提取。紫草油的临床应用慢性溃疡多发生于四肢及血液循环差的地方,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无论是急性或慢

  • 金不换适合什么人群?

    金不换,原名为罗勒,别名金不换(梅州、潮汕),臭苏(潮阳),香菜仔(普宁),鱼生菜(汕头、揭阳),九层塔(普宁、揭阳、广州、汕头、潮阳),鱼生菜、香菜、九层塔、光明子、金不换(南澳),鱼香草、罗勒(惠阳)、兰香(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称为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