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刘完素

刘完素

刘完素,字守真,自号通元处士,约生活于1110-1209年。是金时的河间人,因此后人又称他为“刘河间”。他是当时名声显赫的医家,是中医历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寒凉派”的创始人。在理法上,他十分强调“火热”之邪治病的重大危害,因此,后世称其学说为“火热论”;治疗上,他主张用清凉解毒的方剂,故后世也称他作“寒凉派”。

刘完素生活在宋末金初,当时,中国的医学发展经过了盛唐时的辉煌成就和宋代的普及之后,形成了很多的学术派别。各派学术思想百花齐放,是医学史上的诸“医”百家的时期。所谓“金元四大家”,就是当时最为成熟,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医学学派。

刘完素生活的河间地区,正是金人进攻中原时的主要战场之一。当时天灾横行,疫病蔓延,疾病横生,而当时因为沿袭宋时的用药习惯,人们仍然使用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药物治病。当时的医生,也都习惯性的使用书中的药物,就很少能自己进行辨证处方,但是那些药物对于当时的疾病治疗效果却非常不好。刘完素医术高超,他仔细研究《黄帝内经》中关于热病的论述,提出了使用寒凉的药物来治疗当时横行肆虐的传染性热病的主张,结果疗效非常惊人。使用这种方法,他治好了许多人的病。这也就是人们称他做“寒凉派”的原因。

他认为处方用药,要因人而异,应视病人的身体状况、所处的环境和疾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用药,不可一成不变。他也极不满意于当时朝廷要求使用《局方》,又不可随意加减的规定,坚持辨证施治,酌情发挥。他家门前车水马龙,挤满了远道而来的发热患者,甚至一些昏迷的病人是被抬来的。让他扎上几针,服了几付他开的药以后,竟然奇迹般地恢复了。有时他还送医送药给贫困的病人。一次,他在路上见到一家人正在发丧,得知是产妇难产致死,可他见到棺中有鲜血淌出,便令人放下棺材,马上开棺诊治。他在难产妇的涌泉穴等穴位扎了几针,妇人竟然苏醒了,再针她合谷、至阴等穴,胎儿竟然顺利地产下。家属忙跪地叩首,视之若神仙下凡。刘完素名声很大,传到了金朝廷中,金章宗为了拢络人心,请他到朝中为官,几次都被拒绝了。朝廷无奈,便赐给了他一个“高尚先生”的名号。

刘完素主要以《黄帝内经》为学术基础,他精研医理,把《内经》中的关于火热病致病原因的内容选摘出来,加以阐释,这就是著名的《病机十九条》。他还提出了“六气皆从火化”的观点,认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都可以化生火热病邪,治病,尤其是治疗热性病的时候必须先明此理,才能处方用药。他所创方剂凉隔散、防风通圣散、天水散、双解散等,都是效验颇佳的著名方剂,至今仍被广泛应用着。对于《内经》中的“五运六气”,他也有着精辟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并十分善于运用五运六气的方法来看病。他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气运,也就没有一成不变的疾病,因此,医生在处方用药的时候必须灵活机变,具体分析。刘完素在治疗热性病方面的完整理论和对“五运六气”的独到见解,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甚至对于温病学派的形成也有着至关重要的铺垫作用。

后人为了纪念刘完素对人民做出的突出贡献,在他死后的几百年中,不断地为他修建庙宇,镌刻石碑,歌功颂德。直到今天,河间县内刘家村中还有他的墓,“刘爷庙”曾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毁,解放后又重新整修,足见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猜你喜欢

  • 支气管哮喘患者最应注意的问题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中国成人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0%,儿童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2%。近年来,它仍在逐渐增加。目前,许多患者对这种疾病了解不多。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二设立为世界哮喘日,

  • 痛经药膳方

    有些女孩从月经开始就有痛经问题,轻度下腹痛,经过后,逐渐缓解;严重腹痛难以忍受,面色苍白,身体瘦,声音低,甚至伴有昏厥等症状。这种情况属于原发性痛经,在未婚妇女中更为常见,大多数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开始发病,腹痛主要位于下腹中部,喜欢热,

  • 胆道蛔虫症需要与上腹部其他急腹症相鉴别

    胆道蛔虫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以30岁以下的青少年较多。胆道蛔虫需要与上腹部其他急腹症进行鉴别,如胃痉挛、急性胃炎、胰腺炎、胆石症、胆道蛔虫和胆石症并存,有时很难识别。因此,当诊断不明确时,西医镇痛解痉,掩盖症状,延误诊断;中药因煎药费时,呕

  • 养神补心安眠类对药

    现代名医施金墨先生从医60多年,博览医籍。他在古今中外都在寻找。他学习严谨,医理透彻,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尤其是善用对药。现总结施老治疗失眠的经验,介绍如下:辨证施治分九法。施老将临床上看到的失眠分为四种情况:睡眠不能;睡眠时间短,醒来

  • 肝胆同治,重点是疏肝

    胆石症是一种由胆汁沉积、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病或胆固醇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它是消化道的常见病和常见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国胆石症的自然人口发病率约为7.8%。据报道,胆结石与胆癌的发生有很强的相关性。随着胆结石数量的增加,胆结石的风险也在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