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风

中风

中风是指一种急性非外伤性脑局部血供障碍引起的局灶性神经损害,又称“脑卒中’、“脑血管意外”。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意识障碍,言语失利和肢体偏瘫。本病多见于老年人,与心肌梗塞、癌肿为老年人三大主要病死原因。中风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大类,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中风则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脑血栓形成最多见,其次分别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栓塞。

中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面赤升火,发病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舌强语蹇,半身不遂,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或者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中风经过救治,神志清醒后,多留有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

中风的病因与动脉硬化有关,如动脉变性、血管畸形、动脉瘤破裂、血管腔狭窄、闭塞或进入血液循环栓子将脑动脉堵塞而造成脑局部血供障碍。

本病诊断要点为中年以上发作急骤,突然的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脑脊液检查、CT检查等均为本病的重要诊断依据。脑出血及脑血栓者病理检查时可见到病变侧大脑半球有多发性瘀点或片状出血,局部脑组织受压迫,推移或缺血性坏死。

现代医学根据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的不同病情,分别给予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止血药,改善微循环、血管扩张剂、保护脑组织、抗凝剂、手术治疗等治疗措施。

中医对中风的认识较早,在《内经》中就有“薄厥”、“偏枯”的论述,《金匮要略》中提出了中风的临床分型,中风的病因以内伤积损为主,即脏腑失调、阴阳偏胜。“真中风”是由脉络空虚,风邪入中经络所致;“类中风”是由阳化风动,气血上逆,挟痰挟火,流窜经络,蒙蔽清窍而致。本病的病情有轻重缓急之别,轻者仅限于血脉经络,重者常波及有关脏腑,所以临床常将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者一般无神志改变而病情较轻,中脏腑者常有神志不清而病情较重。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145例,基本痊愈(半身不遂恢复,口眼歪斜等消失,生活可以自理)75例,显效(半身不遂明显恢复,口眼歪斜明显改善)68例,无效2例。

猜你喜欢

  • 反流性食道炎怎么调理

    那么如果长期的这种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得不到很好的救治的话,那么它会对食道黏膜造成损伤,继而与食道恶性肿瘤发病密切相关,它也可以被视为这种癌前病变,那么因为平时的临床工作当中接触的消化系统疾病比较多,尤其是这种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道炎、所以说

  • 心脏供血不足会有哪些症状

    中医通常把这类疾病归结为胸痹心痛,或者是心悸怔忡等等。它主要的疼痛方式,通常我们所说的心胸痹痛,通俗来讲叫心绞痛,或者是闷痛、刺痛、烧灼样疼痛,或者是刀割样疼痛。那么以绞痛和刺痛为多见。通常诱因都是因为劳累,比如说老年人早晨起来去早市儿,一

  • 如何避免清晨高血压?

    高血压病人除了日常规律服用降压药之外,早晨最不应该做的就是这三件事儿,第一就是起床过猛,或者这个早晨起来还没有服药的情况下,就开始锻炼身体,剧烈运动。这样,对血压会有一个很大的影响,会使血压迅速升高,严重的,会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因为我们

  • 如何判断脾虚还是脾湿?该怎样调理?

    咱们首先说脾虚,脾虚它主要的症状是乏力、气短,中医讲,脾主气,脾主要运化气血,脾虚的时候,当然了气不足,气不足就会乏力、气短,没有劲、胸闷。脾虚,脾胃是相等的,那脾虚的时候食欲不振,没有胃口,不想吃饭,吃完了之后,也觉得不消化,然后,会有大

  • 经常腰痛与这3个原因有关,教你有效缓解

    现在网上有很多这种很火的视频,教你如何锻炼核心肌群,我们所说的腰托,实际上并不是骨质本身的问题。是因为核心肌群在这个竖脊肌,还有这个相关的肌群,是没有办法,没有能力固定住你的这个脊柱,所以造成了脊柱,前后或者左右的移动,造成了关节的错位,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