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空调环境下人更易中暑

空调环境下人更易中暑

今年5月5日入夏以来,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忽高忽低,人们过早地嗅到了暑热的气息。近来,北方大部分地区,高温、高湿、低风速,在样的天气里,如不注意防暑降温则容易中暑。

人的体温一般恒定在37℃左右,这是在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产热和散热平衡的结果。人体的产热主要是体内氧化的结果,而散热则以传导、对流、辐射、蒸发等方式。通常室温在15℃~25℃时,人体散热60%靠辐射,25%靠蒸发,12%靠对流,少数为传导。由于外界气温及机体活动情况的不同,散热方式可发生变化。如果气温升高,蒸发散热将逐渐增加,以传导和辐射方式的散热则减少。当气温在35℃~39℃时,人体余热的三分之二将通过汗液蒸发排出。如果环境中相对湿度较高,汗液排泄就困难,人的体温调节装置就不能完成调节功能,人即发生中暑。

现代生活中,空调环境比比皆是,人们往往认为在这种环境中不会发生中暑。但值得提醒大家的是,凉爽的空调环境有时恰恰增加了中暑的危险,一些生活和工作在空调环境中的人正在成为新的中暑高发人群。医学专家研究发现,人们在较热的环境中长期居住、生活和工作,能够逐步适应而维持正常健康状态,这是由于长期高温刺激使人体对高温的耐受力提高的缘故。在高温状态下,人体会产生应急蛋白,使人体细胞免受热的伤害。但长期生活工作在过凉的空调环境中,人体会抑制或减缓应急蛋白的产生,大大降低了对热的耐受能力,一旦遭遇酷暑天停电或外出短时间的曝晒,人体就失去自我保护,出现中暑症状。北方人及长期生活工作在空调环境中的人较南方人容易中暑,就是这原因。这些人群应注意耐热锻炼,提高自身对热的耐受能力。

中暑的先兆症状有大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四肢无力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立即离开高温环境,补充清凉含盐的饮料,轻者经休息后可恢复。必要时可进行物理降温,即先让平卧,在头部、两腋下及腹股沟处用冰袋或凉水降温。对重症中暑者应在迅速降温的同时及时送医院救治。

中暑的发生还与风速、劳动强度、高温环境暴露时间、体质强弱、营养状态、水盐供给及健康状况有关,但主要的矛盾还是气温。在众多的职业中,高温作业和室外工作的人最容易发生中暑,应注意补充随汗液损失的大量维生素B1、B2、C及充分的水分和盐,可饮用0.2%的盐开水、酸梅汤、绿豆汤等。在热辐射场所劳动最好穿白帆布工作服,戴工作帽、防护眼罩、手套、护腿等个人防护用品。露天工作应戴宽边草帽,以防烈日照射头部。对于居民来说应注意居处通风,降低室温,适当饮用防暑饮料,产妇、老年人、体衰、慢性病患者应特别注意防暑措施。在空调环境下工作的人,应不时出去走走,以提高机体对热的耐受力。

猜你喜欢

  • 如何判断脾虚还是脾湿?该怎样调理?

    咱们首先说脾虚,脾虚它主要的症状是乏力,气短,中医讲,脾主气,脾主要运化气血,脾虚的时候,当然了气不足,气不足就会乏力,气短,没有劲,胸闷。脾虚,脾胃是相等的,那脾虚的时候食欲不振,没有胃口,不想吃饭,吃完了之后,也觉得不消化,然后,会有大

  • 经常腰痛与这3个原因有关,教你有效缓解。

    第一个,就是劳累过度,主要是指重体力劳动者,还有久站久立久坐的这些人,通常重体力劳动者,要搬重物,那么这个腰就要吃力,长此以往,就会对这个腰椎,还有周围的肌肉造成损伤,那平时工作的时候,需要带上相应的护具,来保护这个腰部,久坐久立的人应该适

  • 血管堵塞4个自查小妙招

    大家都在关心自己的血管堵没堵,总会想很多办法去验证它,我们现在讲的常见的冠心病应该是冠脉堵塞50%以上才能确诊,那么一般出现症状,在75%以上,这个时候才考虑下支架,那下支架要造影,毕竟,还是有一些创伤和风险的,这个下完支架之后,暂时的血管

  • 饭量越小越健康,吃得少寿命长是真的吗?

    咱们现在,营养比较过剩,人摄入热量比较高,所以现在不管是冠心病,高血压,还有糖尿病,发病的年龄,都日趋前移了,所以很多人就说应该吃得少,甚至以前我们这个古代的一些传统的观念,也提出过,叫过午不食,因为这样是最健康的。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首

  • 头疼对应的脏腑不同,教你对症止痛

    最常见的咱们就是头后的疼痛,就是后脑勺这个部位,那么它对应的就是足太阳膀胱经,一般这个部位疼痛,都是跟外邪侵袭有关,或者是风寒侵袭,或者是风热侵袭,袭扰了膀胱经,出现了这个头后的疼痛,因为后脑勺这部分,就是足太阳膀胱经走行的部分,治疗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