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夏季谨防“情绪中暑”

夏季谨防“情绪中暑”

炎炎夏日,酷热难耐。在生活中,人们一般比较重视生理卫生,常常忽略心理上的健康。在酷热的夏季,人们除了出现身体中暑外,很多人还会出现心理上的“中暑”。

人为何出现“情绪中暑”

据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情绪好坏与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夏季,由于高温天气影响了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一些人会出现心烦的表现。有的人即使本身所处环境并不热,也会因为看到窗外强烈的光照等而产生烦躁的情绪。除了气温变化之外,不良情绪还与人出汗较多、睡眠缺乏和饮食不足有关。这些不良因素会导致人体电解质代谢障碍,影响大脑神经活动,而出现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异常。另外,夏季,人的植物神经系统也容易出现紊乱。植物神经系统主管人的消化系统,也影响着内分泌系统,植物神经紊乱会使人多梦,降低人的睡眠质量。所以,“情绪中暑”对夏季健康危害甚大,特别是老年人,发火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甚至会因此发生猝死。

“情绪中暑”的常见症状

(1)情绪烦躁不安,爱发脾气或头昏脑涨,萎靡不振,工作效率下降。(2)情绪低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对同事和家人也缺乏热情。(3)头脑迷糊,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经常丢三落四。(4)思维紊乱,行为异常,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行为,如反复洗澡、洗脸、洗手等。

如何远离“情绪中暑”

合理安排生活

应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和生活节奏,适当地放缓进度。在生活上要定时起居,条件许可应睡个午觉,以保证睡眠充足。在封闭的房间里不要停留过久,居室要注意通风,并尽可能地将室内收拾得简洁些,以避免出现压抑感。

避免不良情绪

面对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首先自己要冷静,遇事不要冲动;其次是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急躁和冲动,好言相劝;要善用辩证法,懂得用一分为二、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选择清淡饮食

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应少吃油腻食物。要多饮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多吃些清火的食物和饮料,少吃辛辣的食物,少饮烈酒。

静心养生,遇事和气

应顺应自然,学会适应,除了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外,心静也是抵御热浪的重要方法。俗话说:“心静自然凉。”研究发现,当人保持安静的心态时,机体肾上腺素的分泌会明显减少,人们因出汗等产生的热感就会减轻。(易善永)

猜你喜欢

  • 黄芪泡水喝的禁忌,不懂的人不要乱喝

    黄芪泡水不是谁都能喝,我们都知道黄芪泡水好处多,对脾虚失眠都很有帮助,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喝的。对于感冒发热者,阴虚湿热者,或者身体处于虚弱的状态,此时喝黄芪水可能使得病情加重,甚至会出现头晕,上火等不适情况,所以这类人群最好不要喝。其次,黄

  • 晨起喝凉白开好吗

    晨起一杯凉白开是对还是错。很多人有早晨喝一杯凉白开的习惯,认为可以调节内分泌,还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其实这种习惯是不正确的。中医认为,晨起正是阳气升发的时候,此时喝杯凉白开,好比正常工作的发动机泼上一盆冷水,这样做会大伤人体下焦阳气,对健

  • 泡脚对失眠有效果吗

    中医认为,人的足部有许多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的穴位,同时足底也是脏腑的重要反射区,再者脚为精气之根,所以用温热水泡脚,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散寒除湿,调理脏腑,平衡阴阳,对于脏腑功能失调所导致的失眠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痰湿和痰热的区别

    痰湿的人都是肥胖,而且湿气比较重,特别容易出现困倦、疲乏、浮肿的表现,这种体质人都考虑健脾祛湿。痰热是偏于出现热的表现,有的患者会出现咳嗽、咳黄痰、胸闷气喘、大便秘结、小便黄的症状,而且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这种体质人就要考虑清热化痰了。

  • 腿抽筋是缺钙吗?

    其实腿抽筋与缺钙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完全相对等啊,缺钙会导致腿抽筋,但是如果过渡劳累,比如我们平常不爬山,突然爬山了,然后夜晚回来以后就发酸,腿抽筋,肌肉抽筋,肌肉痉挛,这不是缺钙引起,而是肌肉疲劳引起的,所以这个腿抽筋不完全是缺钙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