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明文献学家赵开美和《宋版伤寒论》

明文献学家赵开美和《宋版伤寒论》

钱超尘 北京中医药大学

赵开美是明代著名文献学家。明清学者对他保藏、流传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贡献有高度评价。最为学者赞誉的是他保藏整理的《古今杂剧》和翻刻《宋版伤寒论》。

明万历二十七年赵开美以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伤寒论》原刻本为底本,聘请当时著名优秀刻字工人赵应期翻刻之,逼真原版,学者尊称翻刻本为“宋本伤寒论”,所据底本旋即亡佚。

赵开美生平事迹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文献专家所关注,仅就读书所得,将有关赵开美生平史料公诸同好。

赵开美(1563年-1624年),又名琦美,字玄度,一字如白,号清常道人,江苏常熟人,万历中以父荫授刑部郎中,官太仆丞。父亲为万历中官吏部左侍郎,性喜读书,精校雠,撰有《赵定宇书目》。开美继父业,藏书愈富,见所撰《脉望馆书目》。

赵开美的同乡钱谦益,号牧斋,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为赵开美撰墓表《刑部郞中趙君墓表》(见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其文中讲到赵开美擅长使用中药,“诸凡天官、兵法、谶纬、算历、以至水利之书,火攻之谱,神仙药物之事,丛杂荟蕞,见者头目眩晕,君独能谙记而悉数之。”

《脉望馆书目》收于抄本《涵芬楼秘籍》第六集。清末孙毓修为其撰跋。此目即记其家藏书并及书画碑帖古玩,分厨标类,条理秩如。所储异本,实已不少。《不全旧宋元本》另列一类,实开近世著录宋元本之先例。有注“大官人”、“二官人”者,“大官人”即清常,“二官人”谓际美,字文度,由刑部郎中出知叙州府,清常同怀弟也。观此则是目当出于赵氏门仆之手旧藏钞本,《传是楼书目》亦有“太老爷”之称。

赵开美晚年改名“琦美”。日本森立之(1807年-1985年)在《伤寒论考注》卷二《辨脉》最末一句“明赵开美校刻”句下有如下小注:赵琦美即赵开美,开美作《伤寒论序》在己亥二十七年,与四十四年丙辰其间相去十八年,则盖是前云开美,后改云琦美可知也。

1599年《仲景全书》刻成,时年三十六,时名开美。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丙辰)撰《故宫遗录·跋》,时年五十四岁。盖称琦美,已晚年矣。六十二岁卒。

猜你喜欢

  • 久病重病当辨奇经

    秦淑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奇经八脉学说自古迄今,一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论著虽代有疏发,但多散在而不详,一些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把奇经理论归属为十二经或脏腑理论的从属部分而存在,把它在理、法、方

  • 四磨汤治胃脘痛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四磨汤出自宋代严用和之《剂生方》,方精药专,由人参、槟榔、沉香、乌药四药组成,具有破滞降逆,补气扶正之功,主治正气不虚,肝气横逆,上犯肺胃所致之气逆喘息,胸膈不适,烦闷不食之证。观当今之世人,多精神压力大,或见情绪失调

  • 扶阳复阴治虚痞

    潘树和 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伤寒论》曰:“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痞即闭塞不通,心下(胃脘部)有堵塞不适之感。《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

  • 贮存好 防霉变——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7)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要长期服用,膏方的包装储存直接影响膏方的疗效。如果膏方贮存不当,服膏时就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为了使膏方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膏方的存放方法至关重要。在膏方制作后,首先让其充分冷却,才可加

  • “邪不可干”亦须避之有时

    刘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10月21日《中国中医药报》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文,笔者认为,从养生学角度,强调扶正气的重要性是可以的,但是从《内经》原意来看,“正气存内”仅是“邪不可干”的基础之一。我们应当以《内经》天人合一的思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