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周福生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周福生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伴排便习惯改变(腹泻或便秘),粪便性状异常(稀便、黏膜便或便秘)等临床表现的症状群,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虽无器质性疾病(形态学、细菌学及生化代谢指标等异常)的证据,但却一定程度地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目前关于此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西医多采取对症治疗,疗效欠理想。《中医杂志》2004年第3期报道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程宏辉对著名的脾胃病专家周福生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经验的介绍:(1)痛泻责之于肝脾,强调疏肝健脾:“痛责之于肝,泻则之于脾”,肝郁则气滞,气滞不通则为痛,其痛多为胀痛,痛之部位多不固定,且痛之发作多与精神因素有关。脾虚运化失职,清浊不分合而为下则为泻。对痛泻型IBS,周教授认为:其主要病机为肝郁脾虚,疏肝健脾为其主要治疗方法。周教授临床常用四逆散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其中防风为必用之药,因防风为风药中之润剂,于此处用之既可疏散肝郁,又起胜湿止痛、止泻的作用。对腹痛明显者可加用救必应、延胡索等理气止痛之药;腹泻明显者可加用健脾利湿、收涩止泻之品,常用莲子、芡实、山药、薏苡仁等。腹胀明显者往往加大枳实用量,且加紫苏梗、乌药等以理气消胀。(2)心胃相关,倡用调心安神之法:心主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七情虽与五脏相应,但最终仍由心主神志这一功能统摄,即情志发于心而应于五脏。若心神失调,可影响脾胃功能,导致出现纳呆、脘胀、便溏等症状;而脾胃功能失调亦可影响心神。周教授认为:脾胃与心神的这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对于临床指导治疗一些胃肠疾病及情志疾病非常有意义,因此,提出心胃相关理论,主张从心神(精神心理因素)与胃肠(消化系统)的相关性来治疗(IBS)。针对本病患者常有失眠多梦、心烦焦虑等心神失常的表现,治疗提倡用调心安神之法。常于基本方中加用合欢皮、夜交藤、浮小麦等调心安神之品。其中尤其喜用合欢皮,因此药既入肝经又可入心经,既可解郁又可安神,是调心安神之佳品。同时,应针对引起心神失常的病因进行调理治疗,如由于心阴亏虚,而出现心烦失眠、多汗等症状时,可选用百合、生地黄等养心安神。(3)注重兼夹,灵活辨证以施治:痛泻型IBS虽以肝郁脾虚为主要病机,但肝郁可化火生热,肝郁气滞又可生瘀;而脾虚则可生湿生痰,亦可伤及肾脏而出现脾肾阳虚;湿、热、瘀、痰亦可互结而为患。IBS患者常有夹湿、夹热、夹瘀或夹湿热等表现,因此周教授认为治疗注重兼夹,灵活辨证以施治。对夹湿者常于疏肝健脾时加用藿香、佩兰等以芳香醒脾化湿;夹瘀者则多加用丹参以化瘀;夹湿者则加黄连、败酱草等以清利肠道湿热。(4)痛秘责之于气津,重在益气养阴:痛秘型IBS多由痛泻型发展而来,因久泻则损气耗精,而肝郁过久亦可化火伤津耗气而出现气虚津亏。亦有起病即表现为痛秘者,多为本有内热,加之嗜食辛辣油腻之品导致气津不足或长期用泻药损气伤津引起。周教授治疗时认为益气养阴为根本,同时必须注重调整气机。常于大剂量益气养阴药中或加入青皮、陈皮理气,或加入槟榔、枳实等降气。其益气养阴常喜用白术、玄参、麦冬、玉竹等药且剂量较大,多在30g以上,病久顽固者,常少佐润肠通便之火麻仁,临床疗效显著。举验案两则:(1)一30岁女患者,反复腹痛腹泻2~3年,腹痛部位不定,有时为左下腹,有时为右下腹,多为胀痛,痛时即有便意,便后疼痛缓解,腹泻每日3~4次,有大便不尽感,反复发作。平素饮食稍有不慎,或情绪不佳时即有发作。多方求治,疗效不佳。理化检查均无异常。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细。周教授诊断为IBS,辨证为肝郁脾虚夹湿,治以健脾疏肝利湿为法。处方:柴胡12g,枳实15g,白芍15g,防风10g,白术15g,陈皮6g,木香10g(后下),救必应30g,佩兰10g,藿香10g。服药5剂,大便正常,腹痛缓解。后用上方加减调理2周而病愈。(2)一56岁男患者,便秘1年有余,3~5日大便一次,便质干,排便时间明显延长,有大便不尽感,时有腹痛或腹胀,伴口干,乏力。以往多用大黄,果导片等导泻之品,但停药即发。理化检查均无异常。舌红嫩、苔少、脉细,周教授诊断为IBS,便秘型,辨证为气虚津亏,治疗以益气养阴为法。处方:玄参30g,生地黄30g,玉竹30g,白术30g,枳实15g,木香10g,大黄10g,火麻仁30g,救必应30g,厚朴15g。服药3剂即大便通畅,7剂后诸症消失,继续以上方调理治疗1个月。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猜你喜欢

  • 宣肺通腑法治疗咳喘验案

    刘某,女,53岁,2010年10月24日就诊。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30余年,两日前因接触油漆,出现气紧喘息,自行吸入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后,未见明显缓解,遂到门诊就诊。刻诊见患者气促,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喉间痰鸣,诉夜间喘息不得平卧,咯白

  • 高氏揉捏法治小儿伤食泻

    孙亚威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乔某,女,1岁,2011年8月15日初诊。患儿腹泻5天,一日4~5次,大便酸臭如败卵。夹有奶瓣,含少量黏液,神疲,伴呕吐,食欲不振,哺乳后即泻。笔者采用“高氏揉捏法”治疗一次泻止,巩固3次而愈。具体操作如下:揉腹:

  • 月经不调针灸治疗技术

    月经不调是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症的月经病,临床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几种情况。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者,称月经先期。月经周期延长,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

  • 肝为血室之说不妥——与范铁兵同志商榷

    王强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2011年8月25日《中国中医药报》载范铁兵“论肝为血室”一文,重提柯琴等“血室者,肝也,肝为藏血之脏,故称血室”、“血室男女皆有”等旧论。笔者认为此说并不妥当。肝脏虽然与血室密切相关,但是如果就说“肝为血室”或将

  • 药对证,虽剧但服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脏方热痢第七曰:“凡服止痢药,初服皆剧,愚人不解,即止其药不服,此特不可,但使药与病源的相主对,虽剧但服,不过再三服,渐渐自知。惟非其主对者,本勿服也。”笔者在临证中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