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ARB可预防糖尿病及抗动脉硬化

ARB可预防糖尿病及抗动脉硬化

心血管病的发生是一个从危险因素到死亡的事件链。武汉协和医院廖玉华教授提出,在这一过程中,ARB的治疗不应该放在心肌梗死事件之后,而更应该注重从危险因素到动脉粥样硬化和左心室肥厚过程中的靶器官保护上面。他还介绍了ARB在预防糖尿病方面的作用。他认为,现有的临床试验,无论是以安慰剂还是以活性药物为对照,均证实ARB可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他说,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从新发、继发糖尿病到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个过程,大概是3~5年。这样ARB治疗后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可能要到3~5年后才会有较明显的改变。

当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时,胰岛素水平增加,刺激血管紧张素Ⅱ分泌;反过来,血管紧张素Ⅱ分泌对胰岛素受体后信号分子产生抑制,尤其是PI3-K,它可影响葡萄糖转运载体,使血浆胰岛素水平升高,血糖不能有效降低。这说明血管紧张素Ⅱ从不同分子水平影响内在信号转导途径。

从形态学上看,使用ARB后,B细胞阳性增加,非B细胞阳性相对减少,说明ARB对胰岛组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血管紧张素Ⅱ导致胰岛细胞损伤,而ARB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具有组织保护作用,保护胰岛素的自然分泌。从临床上看,ARB类药物缬沙坦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效果达1倍以上。

在抗动脉硬化方面,廖玉华介绍说,血管紧张素Ⅱ可抑制I-κBα的表达,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同时,血管紧张素Ⅱ激活NF-κB,使其磷酸化,从而降解I-κB成为P50和P65,P50和P65游离进入细胞核内启动各种促炎症因子的分泌。这些炎症因子包括VCAM-1、MCP-1、TNF-α、IL-1、IL-4、M-CSF、iNOS等。在动物实验中,血管紧张素Ⅱ明显增加动脉的内膜/中膜比值。可见血管紧张素Ⅱ在促动脉硬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动物实验中,小剂量ARB抗动脉硬化作用有限,单用小剂量他汀类药物作用也有限,但是如果使用小剂量ARB加小剂量他汀类药物,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小剂量ARB加大剂量他汀类药物也有同样的效果;使用大剂量ARB加小剂量他汀类药物,可以使动脉硬化程度减低;使用大剂量ARB药物,也有同样作用。

他总结说,缬沙坦具有预防糖尿病的作用,其主要机制是降低胰岛素抵抗,干预位于胰岛素受体后的效应;血管紧张素Ⅱ通过NF-κB调节炎症介质,促进动脉硬化形成,ARB通过阻止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炎症和氧化应激作用,干扰动脉硬化形成。

他认为,预防糖尿病和抗动脉硬化是ARB抗高血压治疗的新的视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心肌梗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是冠

  • 活血化瘀治泄泻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王某,女,41岁。2009年9月13日初诊。腹痛泄泻1年余,大便日3~5次,便稀,有时带有黏连之物,伴腹痛,每逢情绪波动则腹痛腹泻加重,胸闷腹胀,嗳气少食。腹部触之,脐上有索条状块物,时有低热。舌质红,有瘀斑,苔薄白,

  • 施仁潮运用丹溪痛风方经验

    沈知行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施仁潮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灵活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疗痛风,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痛风的经验介绍如下。论发病,重“热血得寒,瘀浊凝涩”元代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就设

  • 同病异治愈咳嗽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同病异治是辨证论治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方面。临床上常见同一种病,由于病机不同,所表现的证也不同,治法也各异。试举例说明。案1王某,男,47岁。1988年4月5日初

  • 麻黄何以破癥坚积聚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神农本草经》首言麻黄“破癥坚积聚”,其后诸家本草对此功效少有提及,并且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教材《中药学》在附录《本经》麻黄条文时唯独删除了这一句。盖因其功效特殊,且临床应用又有辛温耗气,峻汗伤阴之弊,故而提及较少。直至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