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藏医藏药是高原病的克星

藏医藏药是高原病的克星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副院长次仁巴珠在第六届国际高原医学会上指出,藏医药学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对高原病有了初步的认识和记载,是高原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藏药正成为高原病的克星。

次仁巴珠介绍说,藏医学产生于高原,本身就是高原医学。据了解,早在一千多年前,藏医学在医学典籍中记载有“多血症”的名词和医疗方法及药物。虽然这些术语不够精确和系统化,但医学家们已经认识到高原病的存在。

据他介绍,在民间广泛流传的“腊毒”的意思就是“高山中毒”,这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的,即一个人从平地、峡谷到一定的海拔高度时就会出现心慌、气急、头晕、头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人们还发现一些植物能预防和减轻“腊毒”引起的症状。

藏医把人们从一个地域移居到另一个地域时发生的不适应的疾病称为“水土不服”。藏医学同时把人分为三大类型,即“龙”型人、“赤巴”型人和“培根”型人,而“龙”型人中的“查龙”型人在寒冷、干热地域易发“查龙”病,高原型红细胞增多症就属于藏医所称的“查龙”型。

专家介绍,藏医学对高原地区常见病、多发病及许多疑难杂症有其特殊的认识和治疗方法。藏医是根据高原病患者的类型、年龄、所处地域、饮食起居习俗、病症特点、病程等变化进行治疗的,采取饮食起居的调整、药物治疗、放血疗法和其他疗法治疗高原病。

自从现代医学传入西藏后,高原病由西医医院诊治为主,对利用藏医药的方法和手段来治疗高原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近年来,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与拉萨其他西医医院作了一些探索性研究工作。次仁巴珠介绍说,通过长期的藏药临床应用情况,藏药专家筛选了治疗高山病的单味藏药材进行了有效成分的研究。例如,专家用了3年时间对西藏地区红景天属植物生药学进行研究,提炼出大花红景天有效的成分,经过药理等一系列试验证实,对抗高山缺氧有一定的作用。

如今,人们在认识藏医药独特作用的基础上,越来越多地依靠传统藏药“然纳桑培”、“二十五味珍珠丸”、“二十五味沉香丸”等预防和治疗高山反应。

次仁巴珠说,藏医学是古老的医学,生活在高原上的人民离不开藏医学,因为,它带给这里的人们健康和幸福;古人以修道成功者的智慧把古老的藏医学送到了现代社会,如今,依靠科学家的智慧,揭开藏医学神秘面纱,是未来几代科学家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 痰湿和痰热的区别

    痰湿的人都是肥胖,而且湿气比较重,特别容易出现困倦、疲乏、浮肿的表现,这种体质人都考虑健脾祛湿。痰热是偏于出现热的表现,有的患者会出现咳嗽、咳黄痰、胸闷气喘、大便秘结、小便黄的症状,而且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这种体质人就要考虑清热化痰了。

  • 腿抽筋是缺钙吗?

    其实腿抽筋与缺钙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完全相对等啊,缺钙会导致腿抽筋,但是如果过渡劳累,比如我们平常不爬山,突然爬山了,然后夜晚回来以后就发酸,腿抽筋,肌肉抽筋,肌肉痉挛,这不是缺钙引起,而是肌肉疲劳引起的,所以这个腿抽筋不完全是缺钙引起的,

  • 吃完饭就想大便还拉稀是怎么回事

    吃完饭就要上厕所,大便不成型,跟脾胃虚弱以及肾阳不足有关。中医讲,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虚弱就不能收那水谷和运化精微,导致胃肠传导失常,或者因为肾阳不足,脾失温煦,导致运化失常,就会出现消化不良,吃完饭就要上厕所,同时还伴有大便不成形的现

  • 饭后走一走真的有好处吗

    中医认为,脾主四肢,主肌肉,运动四肢就是健运脾胃,所以饭后走一走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刚吃饱饭,胃内食物量增加,胃处于充盈状态,此时走一走会增加胃的负担,对健康反而不利。所以最好吃饱饭后先休息20到30分钟,再出门散步。快转发给你身边还不知道

  • 乌鸡白凤丸和人参养荣丸区别

    乌鸡白凤丸和人参养荣丸都用于治疗月经量少的问题,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首先,乌鸡白凤丸由乌鸡、鹿角胶、鳖甲、人参、黄芪、当归等药物组成,用于治疗由气血两亏导致的月经量过少、带下量多、腰膝酸软等症状,能够补气养血,调经止带。而人参养荣丸是有炙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