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妙用乌梅治验二则

妙用乌梅治验二则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案1刘某,女,42岁,2003年11月初诊。患者3月前曾患感冒发热,病后形瘦乏力,胃纳不佳,西医诊断为消化功能障碍,服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之类,效果不佳。刻诊:面色少华,胃中时有灼热,食欲不振,头昏乏力,大便量少不爽,小便短。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无力。辨证属气阴两虚,胃阴不足,肝木乘土,运化失常。治以益气养胃,柔肝助运。处方:党参12克,生黄芪15克,乌梅10克,生麦芽12克,枸杞子12克,鸡内金12克,金石斛9克,黄连5克,神曲9克。5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药后精神好转,饮食增进,食后胃中无灼热感,药已见效。前方加麦冬12克,白豆蔻6克再进5剂,诸症悉平。

按:本案立方用药,妙在方内加入乌梅一药。乌梅味酸性平,入肝、脾、肺、大肠经,有收敛生津止渴、安蛔止痛之功。近年来笔者常用乌梅配合益气和胃、养阴生津、理气止痛药治疗消化功能不良,取得很好的疗效。

纵观历代医家,对乌梅之用评价甚高,叶天士善用乌梅治胃阴虚,肝郁脾虚之症。他认为“凡醒胃、养胃及治胃病,必先制肝”。“治胃应重视养胃”,“乌梅味酸,且禀木气最全,花于冬而实于夏,得少阳生气而成”。故为制肝、柔肝、养胃生津之良药。本案患者病已久,消化功能障碍,笔者在用参芪及消导之品的基础上,用乌梅之味酸,以图酸甘化阴,共济养胃,调和中焦,柔肝助运,故效甚捷。

案2李某,女,54岁,2007年5月初诊。患者诉其患慢性胆囊炎3年,近来常有发作。治以疏肝理气,有小效,但总未能彻底好转,常感右上腹隐隐钝痛,口干喜饮,大便数日一解,色黄。观其舌红苔黄腻,脉弦而滑。属湿热挟滞,壅结肝胆。治以清化湿热,利胆通腑。处方:茵陈20克,乌梅9克,生大黄9克(后下),木香6克,佛手9克,鸡内金10克,川楝子9克,延胡索10克,山楂10克,甘草5克。3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病情稍安,仍上腹痛不休,思之再三,方内酌加乌梅10克,5剂,水煎服,日1剂。药后腑气得通,小便转清,右上腹钝痛已解,嘱以上方继服10剂,后病未再复。

按:近代医学研究,乌梅有收缩胆囊作用,可促进胆汁分泌,故本案二诊加乌梅一味,取其利胆止痛作用,故获效。

猜你喜欢

  • 黄芪怎么吃效果最好

    很简答黄芪15克,当归3克,大枣5枚,保温杯加水泡茶饮用,能够帮助人把气血慢慢的补起来,如果还先有体寒,可以再加上三片生姜。如果容易上火的可以加上10克的麦冬来进行调理。但是有一点要提醒大家的是,本身脾胃不好,湿气重或者有气滞血瘀的朋友,还

  • 月经提前是什么原因

    正常的月经周期是28天,如果月经提前了一周以上,这就叫做月经先期,月经先期呢,一般情况下也也主要由血热或者是血虚造成的。血热,主要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呢就是湿热,一种是虚热。实热主要就是有一些上火的表现,比如说便秘啊,口干舌燥,面部长疮啊之

  • 长期熬夜会造成什么影响

    熬夜对血管的损伤是特别大的,一般来说,我们11点到3点应该是在深睡眠的状态,这时候我们的血应该归于肝经了,可是如果你这时候还在熬夜,我们的血是在大脑的工作状态下,肝血相对就少了,这时候其实会出现两个很严重的问题。一个是滋养少了,我们要知道血

  • 天王补心丹-安神定志

    天王补心丹是一个著名的安神的方子,补益心脾,安神定志,睡不好觉的人又心脾两虚,吃点天王补心丹。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当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茯苓远志安心神,你看这个方子最后落在一句话,叫安心神,就是治疗心神不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叫天王

  • 千金藤素的作用与功效

    千金藤又名忍冬藤、鸡屎藤、公老鼠藤、野桃草、爆竹消、朝天药膏、合钹草、金丝荷叶、天膏药。藤本植物,无块根。卵形叶子,下面被白粉,盾状着生。夏秋开花,雌雄异株,伞形花序,再排列成复伞形聚伞花序腋生。朱红色球形核果。分布于江苏、江西、福建、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