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太白米栽培技术

太白米栽培技术

太白米为百合科植物假百合的干燥小鳞茎,具有宽胸理气、止呕止咳、健胃镇痛等功效。太白米主要生长于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山草丛中。近年来,因人为因素其种源破坏非常严重,濒临灭绝。为保护这一种源,陕西中医学院生药教研室自1996年立题对其

人工栽培进行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以下介绍科研人员对太白米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方面所取得的经验。

生物学特性

太白米为后熟种子植物,种子细小,发芽率低。因此,一般不采用种子繁殖,而采用小鳞茎繁殖。小鳞茎经冬眠后,在地温5℃~IO℃,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开始萌发,发芽适温8℃~12℃,小鳞茎的发芽率在95%以上,用干燥鳞茎播种,发芽率低或不能发芽。发芽期4月10目前后,花期6~7月,果期8~9月,倒苗期9~10月。太白米喜阴湿,耐寒,鳞茎在土壤中能正常越冬,但怕高温、干旱。喜欢生长于土质疏松的腐殖质土壤中,常与莎草、沿阶草、苔藓及野菊共生。适宜生长于北纬36°24’,东经107°19’区域内。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太白米为线根性植物,育苗地应选地势平坦,土壤疏松、肥沃,靠近水源的土地为宜。移栽地一般对土质要求不严,山地、平地均可,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佳。选地后,翻耕20~25厘米,除净草根等杂物,增施10厘米厚度腐殖质土,并施磷肥375千克/公顷,钾肥375千克/公顷,然后耧平耙细,作成宽1.0~1.2米的高畦。

搭建荫棚 整地后搭棚建园,棚高1.5~1.8米,园地面积以O.17~0.2公顷为宜。棚架材料可就地取材。一般用木材或水泥柱做棚柱,顶拉铁丝作横梁,再用小竹编成方格,均匀地盖上遮荫网或树枝杂草等物,使遮阴率达70%。棚周围篱遮荫,并防鼠

害。

繁殖方法 用小鳞茎繁殖。太白米小鳞茎宜随采随播。播前用1:1:200倍波尔多液浸种鳞10分钟,再用草木灰拌种鳞后播种。播期10月上旬至10月下旬,采用行播或散播,播种深度3厘米左右,每公顷播种375万粒~450万粒。播后覆盖草帘,保持畦面湿润,第二年4月发芽幼苗出土,取掉草帘。育苗一年后移栽,一般在5月间进行。栽前起苗要避免伤根,根据种苗大小,分级栽植。栽前整畦,横向开沟,行距10厘米,深3—5厘米,按株距8厘米栽植,每公顷栽苗90~120万株。栽种后,铺上碎草,再淋水。

田间管理

见草即除。太白米入土浅,除草不能伤根。在药园外1米范围内要经常除杂草,消灭病虫的越冬场所。植株出苗展叶后,地上部分进入生长盛期,宜以氮肥为主。一般将畜粪70%,灶灰30%的混合肥,撒入行间,6000千克/公顷。6~8月份,太白米地下部分迅速增大,应追施磷钾肥1~2次,通常用5%的磷肥混合畜粪、草皮泥,2500千克/公顷。畦面要保持一定湿度,尤其在发芽期和开花期常遇春旱,要特别注意淋水。雨季要排水,否则土壤湿度过大,容易发生根腐病。太白米对光照的要求较严格,荫棚要随季节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而及时调整。一般1~4月和9~11月荫蔽度可小些,约40%~50%;5~10月荫蔽度要大些,约60%~70%;三、四年生的植株,在开花结实期,要求透光度大些,以促进开花结果。

在10月倒苗后,清除园内枯枝,撒上腐叶及少量畜粪,并喷洒0.3~0.5度石硫合剂或l:l:200的波尔多液。从对太自米栽培研究观察情况看,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有病害。但鼠害常常发生,常咬断植株,咬吃小鳞茎,必须定期投放鼠药,做好防鼠灭鼠工作。

采收加工

3年生太白米即可采收,7~8月开花后采挖。采挖出植株后,小鳞茎取下,然后植株剪下部分叶片后,再复栽,浇上水,可继续生长。采挖的太白米用水冲洗泥土,去净须根及杂质等,晒干。如遇阴雨天,亦可用30℃微火烘干。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3年生太白米留种。留种的太白米可放入湿沙中贮藏2~3个月,入冬前(10~11月)或开春后(3~4月)进行播种。

猜你喜欢

  • 三甲散治肝硬化腹水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15年来,体会到要学好中医,须多读经典,兼阅中医各家学说,博众家之长,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学古人之法之方很有必要,但师古而不可泥古,古法古方亦可新用。笔者将名医吴又可的“三甲散”用来治疗肝硬化腹水多例,均取得较满意的

  • 膀胱咳验案一则

    冯某,女,43岁,2010年10月13日初诊。患者主诉平素怕冷,遇寒则咳,咳则遗尿,已达五六年之久,秋冬季节加重。数年来,屡次求医,中、西药物服用颇多,然疗效欠佳,因友人介绍,故来就诊。刻诊见舌淡胖,苔白微腻,脉沉迟无力,右尺尤甚。脉症合参

  • 小儿心力衰竭诊疗技术

    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称心功能不全,由于心脏泵功能减退,致静脉瘀血,动脉血液灌注不足,心脏不能充分排出足够的血量满足机体代谢和发育的需要而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多为心肌病变或结构异常使心脏负荷加重而引起,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导致死亡。小儿各年龄期均可发

  • 明辨虚实治寒热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载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寒之而热者”,指用苦寒泄热法治热证,病不愈反见热者,是指肾阴(真阴)不足之虚热,而非有余之实热;“取之阴”即治宜滋其肾阴(肾之真水

  • 血府逐瘀汤治夜间烦热

    杜昕 河北省中医院 袁红霞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黄文政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50年,尤擅长内科杂病。今总结其治疗一夜间烦热案如下。患者于某,年逾花甲。夜间烦热,不能成寐2月余。因丈夫新丧,昼夜悲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