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推理辨证治舌痛

推理辨证治舌痛

徐春丽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冯文全 山西中医学院

教材中的辨证用方是标准和规范的,临证中的辨证用方是鲜活和灵动的。跟随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高建忠老师抄方,每每能体会到临证辨证用方的艺术性,举例如下。

杨某,男,29岁。2010年9月11日初诊。主诉舌心疼痛3天,无明显诱因,余无不适,纳可,便调。舌质暗红,舌苔白,舌心未见异常,脉弦缓。证属心脾湿阻火郁,治以清心脾、散郁火为法,方用泻黄散合导赤散加减。处方:藿香10克,防风10克,黄芩10克,黄连3克,竹叶10克,生甘草3克。4剂,水冲服(用免煎剂),日1剂,分2次服。药后痊愈。

按:该患者表现为舌心疼痛,无明显诱因,也无其他任何伴随症状,舌象、脉象似乎也不具备典型特异性。如果从直接的辨脉证来看,几乎无证可辨,类似病例在临证中并非少见。高建忠临证,特别重视方证对应,但在辨别方证时,又特别重视理论的推导。理论上讲,从官窍与五脏对应看,舌属心;从舌与五脏对应看,舌心属脾。患者舌心疼痛,首先考虑心脾病变。舌质暗红,倾向于热;舌苔白,倾向于湿。把心、脾与热、湿搁在一起考虑,可以辨为脾湿心火。该患者舌苔偏白,比薄白稍多点,但还没到腻的程度,脉象弦缓,正常人也会出现该舌象、脉象,即看到这种舌象、脉象,不知道该病人有舌痛症状时,会当作正常的舌、脉。然而从病理上看,这种舌象在有症状时会作为辨证参考的依据,可以辨为脾湿心火。在临床上,对于舌象、脉象,正常有其诊断的作用,异常也有其诊断的作用。本案中,脉象没有典型的脾湿和心火脉象,但反过来,脉象也没有从反面反对辨为脾湿心火,这对辨证也是有用的。

泻黄散和导赤散两方都出自宋代医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也都是脏腑辨证论治下的产物。泻黄散组成:“藿香叶七钱,山栀子仁一钱,石膏五钱,甘草三钱,防风四两”。治疗脾热弄舌。后人扩大其用,治疗脾胃伏火所致诸症。原方剂量比较特殊,防风量最大,有认为重用防风者,是为发脾中之伏火,又能于土中泻木也(小儿心、肝常有余)。高建忠将该方的剂量比例适当调整,重用清热泻火之品,稍佐辛散之防风,配以藿香,常用来治疗中上焦湿热郁火病证。本案中,高建忠在调整剂量的同时,对药物进行了加减,即因其有溏便之嫌,减去栀子、石膏,加用了黄芩、黄连取其苦燥。导赤散原方:“生地黄、生甘草、木通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用治小儿“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睡,及上窜切牙,皆心热也。”钱乙制此方乃为小儿病证而设,由于其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故治疗小儿热证需时刻顾护正气,免用苦寒伤伐之品,也需顾护阴液,加用生地黄,清心利水而不伤阴碍胃,颇得儿科制方之要领。本患者为成人,没有明显伤阴,故去生地而用黄连。木通使用有诸多讲究,高建忠常去而不用。

学习本案,体会有三:一是辨证之巧,于无证中据理辨出;二是选方之妙,两方相合恰与证相对;三是用药之精,两方加减,药仅六味。此种用药的讲究,学自于易水学派。

猜你喜欢

  • 嗓子总感觉有异物,吐不出咽不下,当心是它在作怪!

    前段时间在门诊接诊的一个患者,是一个60多岁的一个女性,体态稍微偏胖一点,她自己说,平时啊就有清嗓子的习惯啊,总是感觉咽部有痰啊,咳嗽几声能咳出少量的痰,嗓子阻塞这个异物感呢,这个症状是非常明显的。有时候吃完饭以后会更明显,更严重一些。做的

  • 经常失眠怎么办,从这四点入手,让你一觉睡到天亮!

    今年再来跟大家聊一聊失眠啊,有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情况,夜间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啊,有时候睡着了呢,还会容易醒,接着就会有心烦气躁,甚至影响到食欲啊。在我们消化科呢,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人啊,还有许多呢,都归于了这个焦虑和抑郁,也有的人在吃这个抗焦

  • 反酸烧心反反复复总不好,中医一招搞定他。

    当时年轻也没当回事儿,嗯,现在他已经是中年了,症状变得越来越严重了,他平时呢,就是经常吃一些拉唑类药,我们叫做质子泵抑制剂,大家所说的叫什么什么拉唑,但是呢都没有什么效果,就是说他总是有烧心,反酸水儿倒是不多。但是每天都要吃药,有时候呢,消

  • 肝郁脾虚引起焦虑抑郁,做好这三点

    跟大家分享一个病例,是从外地来一个患者,今年不到40岁,也是一个两个孩子的爸爸,他自己认为啊,家里负担非常重,说他有焦虑症四年了,现在一直吃的是抗焦虑的药物。他说这个从小呢,受这个父亲影响也挺大,他父亲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导致他呢就是思虑比

  • 乏力,一动就出汗,究竟是哪里虚了?

    今天呢,跟大家聊几个症状,看看大家身体上是否有这方面问题。那几个症状主要是乏力,一动就爱出汗,有的人是一吃饭就出汗,平时睡觉呢容易流口水,甚至是一受凉呢就爱流清鼻涕,还有一些患者就会出现大便小便急,憋不住尿。这些情况到底问题出现在哪儿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