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看中医有何讲究

看中医有何讲究

有人说,看中医不就是去看病吗,哪还有什么讲究呢?其实不然,看中医时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而且是患者就诊前必须了解的。

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手段是望、闻、问、切,称之为“四诊”。通过望、闻、问、切这四种诊察方法收集病人的有关资料,加以综合分析,这是中医辨证施治主要依据。任何干扰四诊的情况都会给诊治疾病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导致误诊。下面结合中医四诊谈谈就诊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望诊 就是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见征象(如精神状态、面色、皮肤、指甲、舌象等)、排出物(如痰液、大小便等)及分泌物(如脓液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的状态。所以患者就诊前不要刮舌苔,不要化妆,不要涂指甲油,不吃太冷、太热和容易染色的饮料、食物等,如果染了发应主动告诉医生,以免影响望诊的准确性。

中医特别注重望舌辨病,因而就诊前不宜喝牛奶、豆浆,易使舌苔变白腻;不宜吃橄榄、乌梅、杨梅,以免舌苔变黑;不宜吸烟,抽烟易使舌苔呈黄褐色;不宜喝咖啡,吃桔子和黄色食物,这些东西令舌苔变黄;不宜吃花生、瓜子、核桃,这些食物会使舌苔白腻。不宜饭后立即就诊,饭后即就诊对舌色、舌苔的变化都有影响,因此,就诊最好在饭后1小时为宜。

闻诊 是医生通过听觉听声音和通过嗅觉闻气味,以了解病体发出的各种异常声音和气味,诊察病情。所以患者就诊前不要进食气味浓烈的食物,如葱、蒜、柑橘、口香糖等,抽烟、饮酒还会使从口腔中出现特殊气味。

问诊 是通过询问病人或陪诊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及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有人认为,中医看病,不用病家开口,只需察色按脉,病情自然分晓,其实,这是片面的误解。因为中医看病强调“四诊合参”,其中,问诊所获得的资料,是诊断疾病的最为重要的依据之一。就诊前患者应简明扼要地讲清楚主要不适和发病时间、伴随症状、处理经过及治疗效果等,并如实回答医生的有关询问,如发病前的情况,平时健康状况,月经、生育和家族病史等。

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内容。脉诊是按脉搏,按诊是在病人身躯上一定的部位触摸、按压,以了解疾病的内在变化或体表反应。所以就诊前患者应尽量保持心情平静,不宜在激烈的体力活动后和情绪急躁时立即就诊,因为这样会影响医生切脉,应该休息半小时左右就诊。

此外,患者应将既往看病的病历资料,以及发病以来相关的一些检查治疗材料尽量带齐,一并提供给医生,供临床医生在诊治疾病过程中综合考量。(摘自中国中医药报王惟恒)

猜你喜欢

  • 更年期脾气为什么暴躁

    我们正常的是肝肾气血充盈呢,到更年期时候,气血亏虚,肝肾亏虚的话,就肝脉不足,会导致这个肝经有淤堵的情况,就脾气比较大,就这个肝主疏泄的功能得到了破坏。

  • 人睡三觉命比纸薄是什么意思

    一、带气睡觉。中医认为,过度生气会导致体内气血紊乱,造成气机淤积,身体气血一旦失调,健康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在睡前心情要尽量保持平和。二、懒觉。中医认为久卧伤肝,尤其早上是阳气生发的时候,这个时候睡懒觉对健康是不利的。三、饭后立即睡觉容易加重

  • 红豆和赤小豆的区别和功效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人会把红豆和赤小豆弄混,其实这两种豆子还是有区别的,无论从外形还是功效上,两者都不太一样。红豆圆而大,常常用作食材,具有化湿补脾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比较实用。而赤小豆扁而小,常用于入药,具有利湿消肿,清热退黄的功效,

  • 罗汉果的功效与作用

    罗汉果大家应该都熟悉,它具有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所以有些人咳嗽,咽痛或者便秘死都习惯用它来泡水喝。但我们要注意,罗汉果味甘性凉,对于脾胃虚寒者并不适合使用,大家一定要记住。

  • 虚胖是指哪里虚

    中医认为,肥胖都是由脾虚所导致的,脾胃虚弱会导致身体水湿运化和排泄能力下降,湿气重便由此而来。而湿气重的人大多偏好重口味,肥腻食物吃多了又反过来造成身体痰湿过重,从而发胖。不仅如此,湿气重还会加重身体运化不畅,体内废物损失无法排出,就容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