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心静身自凉

心静身自凉

避秋热 看古人

今日17:01立秋,民谚说“晚立秋热死牛”,今年立秋后的一段时间天气可能会很热。

其实,就算不是“晚立秋”,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也还是处于炎热气候中,即使在东北大部分地区也感觉不到秋日凉风,而在南方地区则暑气犹重。

古今的文人雅士在吟诗、作画、写散文中常以避热为题材。他们把人们避热的种种生活经验赋予优雅的文化内涵,使大家既喜闻乐见又学到了生活知识。本期刊出《心静身自凉》一文供读者欣赏,大家可以从中学习古人的经验,以避秋热。——编 者

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消暑》白居易(唐)

在这首诗里,白居易对人体避热的认识从总体上讲是科学的。他提出的“大空间”、通风、平衡心态、减少运动等方法,确实是对付高温的有效手段。透过他的诗,我们仿佛看到一位老者心平气和地端坐院中,在徐徐清风中乘凉的形象。

白居易对热的感受是很深的,他曾经写过一首《苦热》诗:“头痛汗盈巾,连宵复达晨;不堪逢苦热,犹赖是闲人;朝客应烦倦,农夫更苦辛……”把“热”与“苦”联系在一起,足见作者对热的烦恼。

确实,在炎热的天气,当外界的气温超过34℃时,人体的散热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就会在体内蓄积。当气温超过37℃时,人会大汗淋漓、感觉不适,体内的无机盐将随之大量丧失。当气温达到38℃时,人会感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当气温达到39℃时,人的汗腺调节功能会出现严重障碍,人会出现大汗、口渴、胸闷、头晕、身软乏力等中暑先兆。当气温达到40℃时,人会心跳加快、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皮肤湿冷等,出现中暑症状。当气温达到41℃时,人的皮肤反而干燥无汗,并会出现昏迷、全身痉挛,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中暑。

在高温情况下,到通风的阴凉处去避暑,当然是最好的办法。如没有这样的条件,大家也应尽量保持在室内活动,以避免被太阳光直接照射,这是最基本的防暑措施。此外,开窗通风也非常重要,流动的空气会把人体周围的热气带走,使湿气散发,人自然就会有凉爽感。科学家们的测定结果告诉人们,生存最适宜的温度是18℃,最适宜的湿度是40%~60%。此时,人的精神状态、思维能力、工作效率都是最佳的。

白居易诗中“散热由心静”的说法,与民谚中“心静身自凉”的说法一致。这说明,机体对热的耐受力与人的情绪有直接关系。科学家们的研究证实,在中暑者中,确实有16%的人与不良情绪有关。这些人往往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和耐受能力差,有思想感情脆弱、性情暴躁、情绪不稳定等特点,因此对热的耐受能力特别差。他们在高温气候下很容易出现中暑。因此调节情绪对于人们来说,有时比运用药物和采取其他避热措施更重要。人的心情平静了,就会产生超常的效果,就会相对提高机体对热的耐受力,在同等情况下就能顺利度过炎热天气,产生出“难更与人同”的良好避热效果。(温长路)

猜你喜欢

  • 长期咳嗽老不好是什么原因

    大家好,春天犯咳嗽的患者很多。那么这个咳嗽呢,虽然都是一样的咳,但是呢病因和病机不一样,治疗和调理的方式也不一样。我们看一下啊,关于咳嗽来说啊,就是我们讲越简单的症状啊,从中医来讲它越复杂。因为什么呢?研究的特别透,分型分得特别细。这么一个

  • 胃胀胸闷是什么原因?

    大家好,今天呢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那么这个案例其实也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一个症状,就是胸闷和胃胀。大家说觉得这两个问题好像连不到一起去哈。那个我胸闷难受是有心脏病啊,那胃胀不是胃的问题么,胃病。那心脏病和胃病他连不到一起。那么我们看一下这个患者

  • 肝郁气滞抑郁吃什么中成药

    大家好,焦虑和抑郁啊是我们现在非常常见的一个症状。由于社会压力比较大呀,尤其是偏中年的这个时候,上有老下有小,就是这种焦虑的情况特别多。而且现在呢,到医院心理科去查就是焦虑症啊,抑郁症等等等等。那么今天呢,我给大家呢举这么一个病例,那么这是

  • 梅核气是什么病有什么治愈方法

    这个是马先生四十二岁,他的表现是什么呢?喉咙里面总是觉得有东西,就是喉咙有异物感,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有好些年了。用咽炎的方式治,但治了很久,这个症状呢还是不怎么改善。然后他还有一些兼见症状,胸闷、腹胀、暧气,比如说他感觉是什么呢?整个这一

  • 头晕目胀口干口苦是怎么回事

    我讲的病例是赵女士,三十岁,那么她的表现是什么呢?头晕、耳鸣,眼睛发胀,其实头也胀痛。还有视物昏花,这眼镜模糊发干发涩,看东西模糊,然后烦躁易怒,口干口苦。那么她什么问题啊?肝阳上亢,当肝郁气结日久,肝郁之后就化火,肝阳和肝火还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