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科院科学家找到治疗糖尿病的天然抑制剂

中科院科学家找到治疗糖尿病的天然抑制剂

来自天然植物的治疗糖尿病的抑制剂——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抑制剂,最近被我国科学家找到。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发现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抑制剂,可用于治疗因胰岛素抵抗引起的糖尿病、肥胖症及其并发症。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在胰岛素信号传导过程中起重要的负调节作用,因此患糖尿病的人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的量往往很高,只有把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控制在一个正常的范围,糖尿病的症状才会明显改善。

国家新药筛选中心胡立宏博士等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治疗糖尿病的新药。他们从山茱萸这一植物中找到的抑制剂,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的抑制效果十分明显。实验证明:加入这种抑制剂后,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的量就可得以明显控制,或控制在正常的范围。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在糖尿病人群中发生冠心病、缺铁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失明、肢端坏疽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

胡立宏博士这项发明成果已申请专利。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抑制剂,是来源于天然产物的衍生物,其母体是熊果酸、齐墩果酸等临床上已使用过的药物,因此毒性非常小。如果将这种抑制剂早日制成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不仅安全,而且价格非常便宜。(张学全)

猜你喜欢

  • 胃癌辅助治疗的食谱

    胃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据相关资料统计,在全球范围内胃癌的发病率列居第四,而我国更是全球胃癌的高发区,胃癌致死率在全球排列第一。胃癌目前仍是因肿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迄今为止,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胃癌的最重要手段,但多数病人确诊时已处于

  • 老年人容易发生癌症的原因有哪些

    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患癌症,只是随着人年龄增长愈易患癌。一般40岁以上最容易患癌。专家指出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其一,发生癌症之前存在一个时间较大的潜伏期。致癌因素作用于人体后,并不是马上就会发病,往往要经过15-30年的致癌潜伏期。一般为2

  • 胃癌术后饮食注意事项

    大部份胃癌病人手术切除后仍可继续享受正常生活,一般来说,饮食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胃癌切除术后,使部分病人不能保持原有体重,由于创伤或不能正常进食,使体内蛋白质,脂肪等消耗,致使体重下降,还可发生一些维生素缺乏病及胃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在胃癌

  • 中医辨证治疗胃癌

    中医辨证治疗胃癌的方法是什么,我国是胃癌大国,所以每年都会有数万人因为不同的因素而患上胃癌,又有数万人因治疗方法不当或者是治疗不及时走向死亡。专家说:因为患者年龄、病情、症状等各方面都有不同,所以患者患者不要盲目的用药治疗,一定要辩证施治。

  • 胃癌预防常识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死因,每年约80万人新发胃癌、75万人死于胃癌。亚洲地区的中国、日本、韩国发病人数最多,约占全球胃癌人数的3/4。胃癌是我国恶性肿瘤致死的首要原因,北方地区的发病率要高于南方。那么,胃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