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急性黄疸性肝炎的中医辨治

急性黄疸性肝炎的中医辨治

急性黄疸性肝炎,属中医“黄疸”中的“阳黄”、“急黄”范畴,是由于患者素体中阳偏盛,感受湿浊之邪后湿从热化,或直接感受湿热疫毒之邪,导致湿热阻滞,脾胃肝胆功能失调,胆液不循常道,随血泛溢引起的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肝胆病证。

肝胆湿热兼风湿表证

症见黄疸初起,两目微黄,小便黄赤,脘腹满闷,不思饮食,伴恶寒发热,头身重痛,神疲乏力,舌边发红,舌苔黄腻,脉浮弦。

治宜清热化湿,佐以解表,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药用麻黄、薄荷、连翘、黄芩、藿香、白蔻仁、石菖蒲、赤小豆、梓白皮、藏茵陈、生姜、大枣、甘草、郁金、丹参等。

肝胆湿热而热重于湿

症见初起两目发黄,迅速波及全身,其黄色泽鲜明,右胁疼痛拒按,壮热,口干口苦,厌油恶心呕吐,脘腹胀满,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宜清热利湿、通腑排邪,方用茵陈蒿汤化裁。药用茵陈、栀子、生大黄、升麻、虎杖、田基黄、板蓝根、郁金、金钱草、赤芍、车前子、猪苓、泽泻等。

肝胆湿热而湿重于热

症见身目发黄如橘,无发热或身热不扬,右胁疼痛,脘闷腹胀,头重身困,嗜卧乏力,纳呆便溏,厌食油腻,恶心呕吐,口黏不渴,小便不利,舌淡红,苔微黄厚腻,脉濡缓。

治宜健脾利湿、清肝利胆,方用藏茵陈五苓散加减。药用茵陈、猪苓、茯苓、泽泻、炒白术、郁金、佛手、陈皮、藿香、佩兰、枳壳等。

肝胆湿热而湿重并重

症见初起两目发黄,迅速波及全身,其黄色泽鲜明,发热口苦,厌油呕恶,脘腹胀满,右胁疼痛,头重身困,大便黏滞,小便黄赤,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

治宜清肝利胆、化浊解毒,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药用藏茵陈、滑石、木通、黄芩、连翘、石菖蒲、白蔻仁、藿香、薄荷等。

突感疫毒而毒热深重

症见起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身目呈深黄色,胁痛拒按,脘腹胀满,壮热烦渴,呕吐频作,尿少便结,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或衄血尿血,皮下紫斑,或有腹水,继之嗜睡昏迷,舌质红绛,苔黄褐干燥,脉弦大或洪大。

治宜清热凉血、解毒开窍、利胆退黄,方用千金犀角散加味。药用水牛角、黄连、栀子、升麻、茵陈、生地黄、牡丹皮、连翘、土茯苓、蒲公英、大青叶、黄柏、生大黄等。如已出现躁扰不宁,或伴出血倾向,需加清营凉血解毒药,如神犀丹之类,以防内陷心包,出现昏迷;如热入营血,心神昏乱,躁扰不宁,肝风内动者用紫雪丹;热邪内陷心包,谵语或昏愤不语者用至宝丹;热毒炽盛,湿热蒙蔽心神,神志时清时昧者用安宫牛黄丸。(伏新顺)

猜你喜欢

  • 血管堵塞4个自查小妙招

    大家都在关心自己的血管堵没堵,总会想很多办法去验证它,我们现在讲的常见的冠心病应该是冠脉堵塞50%以上才能确诊,那么一般出现症状,在75%以上,这个时候才考虑下支架,那下支架要造影,毕竟,还是有一些创伤和风险的,这个下完支架之后,暂时的血管

  • 饭量越小越健康,吃得少寿命长是真的吗?

    咱们现在,营养比较过剩,人摄入热量比较高,所以现在不管是冠心病,高血压,还有糖尿病,发病的年龄,都日趋前移了,所以很多人就说应该吃得少,甚至以前我们这个古代的一些传统的观念,也提出过,叫过午不食,因为这样是最健康的。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首

  • 头疼对应的脏腑不同,教你对症止痛

    最常见的咱们就是头后的疼痛,就是后脑勺这个部位,那么它对应的就是足太阳膀胱经,一般这个部位疼痛,都是跟外邪侵袭有关,或者是风寒侵袭,或者是风热侵袭,袭扰了膀胱经,出现了这个头后的疼痛,因为后脑勺这部分,就是足太阳膀胱经走行的部分,治疗上,一

  •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究竟哪个更重要?

    但是在临床上,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病人,这个病人空腹血糖控制得很好,但是餐后血糖,他根本就没有监测,因为早上起来比较容易能想起来,早上起来没吃饭的时候,刚起来在床上的时候就可以给自己测一个血糖,然后吃完饭需要到两个小时的时候再测。这个情况就

  • 血糖高怎么降血糖?

    大家好,这个糖尿病,我们中医把它叫做消渴,本质上来讲,它是以阴虚为主的一系列并发症。那么有肺阴虚,胃阴虚,肾阴虚等等,那么总的来说是以气阴两虚为主的这么一系列的症状表现,那有些病人服用了很多降糖药,或者已经开始扎胰岛素了,但是这个血糖始终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