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时疫来临时,小儿怎么办

时疫来临时,小儿怎么办

在传染病流行时,人们最自然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要保护好孩子。中医儿科医家在很早以前就在预防小儿疾病方面有着深刻的认识,如清代《大生要旨》中说:“小儿气血未充,而一生盛衰之基,全在幼时培养,故饮食宜调,寒温宜适……须知小儿身体微弱,脏腑柔脆,岂堪先以疾病摧其生机,继以药物资其消烁,精神暗耗,能保长生乎?”

小儿可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护失宜,营养缺乏等因素,致元气虚弱,抗病力差,易于发病,而且往往疾病反复发作,难以康复。这类小儿宜以扶正气以御外邪的方法进行调理,使体力增强,抗病能力强盛,就不易为外邪侵袭而发病了。

小儿的调理应以调理脾胃为主,达到扶正气以御邪的目的。《幼科发挥》说:“胃者主纳受,脾者主运化,脾胃壮实,四肢安宁;脾胃虚弱,百病蜂起。故调理脾胃者,胃中之王道也,节戒饮食者,却病无良方也。”“人以脾胃为本,所当调理。小儿脾胃常不足,尤不可不调理也。调理之法,不专在医,惟调乳母,节饮食,慎医药,使脾胃无伤,则根本常固矣。”主张扶正气以御邪,应以调理脾胃为主。脾胃无伤,才能达到元气充足,抗病力强,不为邪气所犯的预防效果。

上面提到的调理脾胃,是调理后天之本。而后天需要先天的基础强健,所以还要培养先天肾气,使之滋润,达到双补脾肾而扶正气,增强小儿抗病能力,保健防病的目的。我们在临床上常常采用扶正固本的方法以改善小儿虚弱的体质,调动和增强抗病的能力。

预防小儿时疫传染的方法主要有:讲究卫生首先要保持孩子良好卫生习惯。在天气晴好、风小时到外面晒太阳,大一些的孩子每天要进行一定的锻炼。同时还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要进行两次室内通风换气。

饮食有节要保持小儿胃肠功能的正常,做到食饮有节,不吃油腻、不好消化的肉类、油煎食品,保证一日三餐正常进食,要以粮食、蔬菜为主,适量添加肉食。否则胃肠中积累大量不能及时消化的食物,就会变化成痰,积久而化热,痰热在体内存在而成为致病因素,当外界有传染病流行时这些孩子最易被传染。

起居有常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孩子健康。有些家长喜欢夜晚带孩子外出游玩,直至深夜,使孩子处于兴奋和疲劳状态,这时孩子身体的抵抗力最低,也是最容易得病的时候。

隔离预防如果当地有传染病疫情,或小儿家中有人接触过病人,这时家中的人虽未发病也应隔离。在流行传染病季节,不应当带孩子到疫区或到公共场所活动,以免为病邪所传染。

消毒防疫利用药物进行定期的家庭消毒,尤其是家里有过从疫区来的人员,更要进行消毒。主要是对家具的消毒和室内空气的消毒。如果饮水条件不好还要对饮水进行消毒。

药物预防中医药物预防时疫有外用法和内服法。外用药有涂鼻法,是以药粉或药液涂于口鼻之内以预防时疫传染的方法,或用芳香避秽药缝于小布袋内,佩戴于小儿身上,这也具有避疫防病的功能。

必要时,小儿家长可以请医院的儿科医生开具内服中药处方。

猜你喜欢

  • 宝宝便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胃肠积滞有内热,大便干燥容易造成便秘。二,宝宝喝水少,蔬菜吃的少,进食纤维素的含量很低,肠蠕动弱,会造成大便秘结。三,宝宝拒绝排便,因为肛门有痔疮或肛裂,排便时疼痛,所以拒绝排便。长期不排便可导致大便更加干燥,不容易排出,形成恶性循环。

  • 脾胃不好的人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脾胃不好有可能消化功能比较差,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不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要吃过硬、过酸、过烫的食物。建议饮食易消化,适当摄入蛋白类食物,少吃油腻肉食。第二,注意三餐规律,饮食有节,千万不能暴饮暴食。第三,饭后要尽量适当活动,避免

  • 扭脖子咔咔响是什么原因

    扭脖子的时候发出响声,就是所谓的颈椎弹响,一般有四种原因会出现这样的弹响。一、颈椎关节间有小气泡。如果人体关节间的滑液之中存在气体的话,那我们扭转脖子时气体就会快速释放形成气泡,就有了我们听到的咔咔的声音。二、肌腱韧带与关节摩擦。长时间低头

  • 上火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一、体质问题有的人天生体质偏热,所以比体质偏寒的人来说更容易上火。二、饮食问题,平时经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油腻的食物,或者长期进食补阳之品,损伤阴液,容易上火。三、作息问题以及情绪因素,熬夜伤阴,烦躁易怒亦伤阴,两者也会导致上火。上火的原

  • 睡前泡脚的好处和坏处

    很多朋友睡前泡脚的习惯,在中医体系中,人体是一个阴阳平衡的整体,白天阳气较盛以满足人体的正常活动,而夜晚亢奋了一天的阳气要慢慢地潜到阴分里,这样才可以好好休息。所以在晚上泡脚对人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不仅可以加快脚部的血液循环,增加人体的新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