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冬日谨防暖气病

冬日谨防暖气病

本报通讯员 金鸥 岳金凤 记者 衣晓峰

连日来,记者从哈尔滨市各大医院了解到,入冬以来因口唇干燥、咽喉肿痛和咳嗽流涕等症状前往就诊的患者逐日增加。据哈尔滨医科大学四院门诊部主任王秀菊教授表示,进入冬季,暖气、空调等取暖设施造成室温增高,使得室内空气更加干燥、污染加剧,从而导致人们出现各种不适,这就是“烘”出来的“暖气病”。

据王秀菊介绍,“暖气病”主要有以下症状:

皮肤系统:皮肤干、痒、脱屑,为缺水所致。冬季室内温度高,暖气数量越多,空气内水分越少,越干燥,常让人感到肌肤粗糙、唇裂起皮,这些都是身体向你发出的缺水信号。

呼吸系统:咽喉肿痛、鼻咽干燥、感冒等,为空气流通不畅,呼吸系统抵抗力下降所致。室内温度高、通风不畅,人们还有可能患上病毒性感冒,如果不加以控制则会合并细菌感染,严重者甚至可能引发肺炎。另外,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等疾病患者,很有可能在来暖气后病情复发。

神经系统:烦躁不安、头晕眼花,为室内温度过高、空气流通不畅,大脑乏氧所致。室温过高,人体新陈代谢能力增加,呼吸循环量增加,氧气需要量增加,空气流通不畅又导致氧不足,从而出现头晕心烦、胸闷憋气。

王秀菊提醒说,阻击“暖气病”,通风、加湿、养花草三招最管用。

通风:勤开窗户通风,一般早晚各开窗通风一次,每次开窗时间持续15~30分钟,可减少室内病毒和细菌的产生。

加湿:温度过高的室内会比较干燥,对于皮肤、呼吸道都有影响。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18℃~24℃之间,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干湿平衡,这样人体感觉会比较舒适。

养花草:有些绿色植物可以帮助改善房间内的空气质量,如仙人掌类植物可以在夜晚释放氧气,既能使空气清新,又能使室内感觉湿润温和,吊兰、发财树等绿色植物可以从叶子中蒸发出更多的水分,增加室内湿度。

对于皮肤干燥所导致的瘙痒症,洗澡时水温宜为30℃左右,不宜过多使用香皂。饮食中尽量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卷心菜等,少食用咖啡、可乐、酸辣刺激性食物。除多喝水外,还可以多吃果蔬,蔬菜、水果的含水量一般超过70%,即便一天只吃500克果蔬,也能获得300~400毫升的水分。

猜你喜欢

  • 咳嗽久治不愈,别乱用抗生素!

    大家好,很多病人呢,得了感冒,或者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急性的炎症,通过吃抗生素啊和积极治疗得到控制了,但是咳嗽呢可能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变成了慢性的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等等。特别到了立秋以后呢,那么秋季的这个时令呢,它主要是以凉燥为主,

  • 中医说的春捂秋冻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我们常讲啊,春捂秋冻,就是春天要多穿点衣服,秋天要凉一点。其实呢,也不完全。过去咱们说呢,秋冻,指的是可以少穿一点,然后为了让身体逐渐适应秋冬的这个寒冷的季节,但是有些部位大家还是要保护好,因为秋天的节气,主要是以凉燥为主,那凉呢,

  • 想知道自己哪里虚,赶快自查一下!

    第一啊,我们就是说常见的是气虚,气虚是什么呢?气呢,是推动人体活动的一种物质,就像我们看到这个火车一样,蒸汽火车它的气少了,它活动就差了,跑不起来了。那人也一样,人的气少了,气虚了,那首先表现的就是乏力,不爱动弹,倦怠,干什么都没精神,想使

  • 头汗多,一吃饭满头大汗,怎么回事?

    我们一般来讲呢,稍微活动之后吃点饭浑身大汗,什么问题呢?往往气虚造成的。这个卫气有固涩汗孔的作用。所以当气虚的时候,固涩不了,稍微活动一下汗就出来了。像更年期那个出汗是潮热发热,上来的快,下去的快。那么还有的呢是晚上睡睡觉,枕头湿了就是盗汗

  • 湿气重不用怕,五味中药健脾祛湿

    那我们看一下第一个,陈皮。陈皮首先呢它有行气健脾和胃的功效,同时呢稍微有点利湿的作用,它和半夏合起来还能够去痰。然后茯苓,茯苓这个药呢健脾,利湿兼固。但是呢在这里面呢利湿的作用更强一点,健脾的作用也有。同时呢还有一定安神的作用。白术,补气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