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冬病夏治敷贴技术有望规范

冬病夏治敷贴技术有望规范

本报北京讯 记者徐亚静报道 以往通过穴位贴敷方式进行冬病夏治的技术操作差异大、疗效不稳定的状况,将有望得到改善。最近,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承担,中国针灸学会和全国十三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参与的“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技术操作规范研究”取得初步进展。

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医养生保健研究室彭锦主任介绍说,这一研究项目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医外治特色疗法和外治技术示范研究”项目中的一个研究课题,从2008年开始,研究期限为三年。该项目目前已经获取了第一阶段涉及1.3万人接受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技术操作的相关数据,数据分析正在进行当中。

该研究将以咳喘为主要症状的发作性肺系疾病作为切入点,通过临床大规模观察性研究,对穴位敷贴疗法的药物组成、敷贴部位、敷贴时机、刺激量等关键问题对临床疗效的影响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研究和专家经验,形成基于临床研究证据的操作规范,为提高临床疗效,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疗效评价和基础研究奠定基础。

彭锦指出,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技术是对“天人相应”思想的运用,在夏季天阳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很旺盛,皮肤腠理很通畅,选择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特定药物,可刺激穴位使得药力到达五脏,改善阳气不足的情况,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以往的部分资料显示,该疗法对冬季发作性的慢性难治性疾病特别是肺系疾病具有较好疗效,目前在国内具有广泛的应用人群,但在疗效评价中还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北京最早开展冬病夏治的医院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该医院呼吸科主任李国勤教授表示,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是中医药外治法中体现“治未病”思想的最具代表性的疗法之一。与青少年穴位敷贴有效率高达近80%不同,具有很多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单纯采用穴位贴敷疗法的疗效有些差距。所以,老年人在夏季接受穴位敷贴后,还应结合在入秋季节内服膏方的方法,内外合治,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专家提醒说,穴位贴敷疗法有一定的适应证,主要是哮喘、支气管炎和反复的呼吸道感染等,而支气管扩张患者、肺结核病人、孕妇等部分人群,是不能接受穴位敷贴治疗的。

猜你喜欢

  • 治百病皆以固护胃气为要

    牛群 甘肃省庄浪县杨河乡卫生院 孙芳芳 甘肃省庄浪县赵墩乡卫生院胃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仓、气血之海,与脾合称为“后天之本”。胃之受纳腐熟功能正常,表现为食欲如常,舌苔淡白,面色荣润,脉象不浮不沉、从容和缓、节律一致

  • 眩晕案——阎艳丽运用经方治验(1)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编者按:阎艳丽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河北省第二批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临床善以经方化裁治疗百病,其学生总结其运用经方治验五则,本版今起陆续介绍。陈某某,女,成年

  • 高热危象中医诊疗技术

    各种原因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中医学认为,凡六淫邪毒、疫疠之气入侵肌腠,正邪相争,或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而致人体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表现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升高在39℃以上者,称为高热。临床可分为外感高热与内伤高热,以外感高

  • 活用经方治脑囊虫病

    苗小玲 河南中医学院经方研究所脑囊虫病是由寄生虫(猪绦虫为主)所传染的一种顽固性脑组织及大脑中枢严重损伤的颅脑内疾病,病人痛苦大,后遗症多。根据临床特征可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及混合型。河南中医学院王付教授多年临床用纯中药治疗本病,取

  • 甘补脾胃当首分阴阳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喻嘉言云:“脾胃者土也,土虽喜燥,然太燥则草木枯槁,土虽喜润,然太湿则草木湿烂,以补滋润之剂,使燥湿相宜,随证加减耳。”补脾胃者,当使燥湿相宜,医者选方用药,当以甘味为主。《内经》指出:“五味入胃,甘先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