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如何判断药物热

如何判断药物热

由药物过敏所致的发热称为药物热,它常常是药物过敏的最早表现。在易引起药物热的药物中,以抗菌药最常见,其次是水杨酸类、碘剂、苯巴比妥等。那么,如何判断是疾病发热还是药物热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用药史:检查患者是不是使用过可引起药物热的药物,抗菌药类药物包括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磺胺、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等,水杨酸类药物包括对氨基水杨酸钠,还有碘剂、苯巴比妥等。在使用这些药物的前提下,再考虑其他条件,进行综合判断。

症状:药物过敏反应往往除了发热,还伴有其他症状,如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大多数病人在发热的同时,或多或少伴有这些症状,但也有个别情况是仅有发热存在。抗生素引起的药物热,往往不伴皮疹或仅有轻度的皮疹。

体温:药物热的体温变化是有特点的。有的是用药后,体温先下降,后上升;有的则是原来低烧,后来变成了高烧。所以考虑药物热时,注意体温变化情况很重要。对于由感染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热,一般停止药物治疗后,体温会上升;而对于药物热,通常停止用药或换用其他药物后,体温会慢慢下降,这也是判断药物热的一种方法。

病程:如果是首次用药,发热可经7~10天左右的致敏期后发生;如果是再次用药,则由于人体已被致敏,发热可迅速发生。

判断药物热时,我们应综合考虑,在排除原发性疾病引起发热的情况下,才考虑药物热的可能,绝不能把疾病引起的发热与药物热相混淆。

治疗药物热最有效的方法是停用有关的药物,大多数患者在停用可疑致热药物后,48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极少数患者需要更长时间,必要时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王海亭)

猜你喜欢

  • 脸上出汗怎么回事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是出汗的方式、汗量、汗色和汗味发生改变,则为病理现象,颇为某些疾病的前兆。正常情况人体的头面部容易出汗,因为头面部人体的一身阳气所在,头为诸阳之首,所以阳热之气首先表现在面部。因此,活动后,特别是大

  • 宝宝便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胃肠积滞有内热,大便干燥容易造成便秘。二,宝宝喝水少,蔬菜吃的少,进食纤维素的含量很低,肠蠕动弱,会造成大便秘结。三,宝宝拒绝排便,因为肛门有痔疮或肛裂,排便时疼痛,所以拒绝排便。长期不排便可导致大便更加干燥,不容易排出,形成恶性循环。

  • 脾胃不好的人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脾胃不好有可能消化功能比较差,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不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要吃过硬、过酸、过烫的食物。建议饮食易消化,适当摄入蛋白类食物,少吃油腻肉食。第二,注意三餐规律,饮食有节,千万不能暴饮暴食。第三,饭后要尽量适当活动,避免

  • 扭脖子咔咔响是什么原因

    扭脖子的时候发出响声,就是所谓的颈椎弹响,一般有四种原因会出现这样的弹响。一、颈椎关节间有小气泡。如果人体关节间的滑液之中存在气体的话,那我们扭转脖子时气体就会快速释放形成气泡,就有了我们听到的咔咔的声音。二、肌腱韧带与关节摩擦。长时间低头

  • 上火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一、体质问题有的人天生体质偏热,所以比体质偏寒的人来说更容易上火。二、饮食问题,平时经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油腻的食物,或者长期进食补阳之品,损伤阴液,容易上火。三、作息问题以及情绪因素,熬夜伤阴,烦躁易怒亦伤阴,两者也会导致上火。上火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