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概述】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又称开角性青光眼。本病多无自觉症状,少数可感头痛、眼胀、视物模糊等。其基本证候为眼压升高、视野缺损和视乳头凹陷。多累及双眼,以20~60岁之间常见,男性略多。本病与房水排出系统病变有关,但确切原因不明。现代西医学多采取药物控制眼压或手术治疗。

现代用针灸治疗青光眼的报道,始见于1956年,已观察到针刺可不同程度降低眼压[1]。在60年代,有人对远道穴如行间穴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作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发现该穴降眼压效果优于三阴交,更优于非经非穴[2]。最近20年,有关临床文章陆续有所见到。就穴位刺激法而言,仍以针灸为主,或配合耳针,或加服中药。用冷冻针灸也有一定效果。国外学者的论文也指出,一些用匹罗卡品不能治愈的患者,经针灸后眼压正常,同时,针刺有效穴与安慰穴进行对照,针刺有效穴后眼压多可降至正常;用安慰穴,虽有下降,但不明显[3]。表明针刺治疗本病的效果是明显的,且有一定穴位特异性。

针刺治疗本病的机理的研究,报道不多。有人根据针刺前后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眼血流图的变化,证实针刺对睫状血管有较大调节作用,从而可能使视乳头缺血等微循环障碍得以解除,使视功能损害得以恢复[4]。最近的一些工作进一步证实,针剌 可提高线粒体SDH酶和ATP酶的活性,从而促进青光眼患者视网膜组织结构的修复[11]。

【治疗】

头针

(一)取穴

主穴:枕上线、额中线、额旁一线、顶颞前斜线下2/5。

(二)治法

上穴每次取2~3个,交替应用。以直刺快速进针,用捻转手法运针,频率为180次/分,或接通电针仪,频率为240次/分。留针30分钟,如为手法运针,其间可行针3~4次,每次持续1分钟;如为电针仪刺激,可持续用连续波,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共以上法治疗50例,计65双眼,结果显效46眼,有效15眼,无效4眼,总有效率93.8%[8]。

体针加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睛明、行间、还睛。

配穴:分2组。1、颊车、下关,头痛加头维或太阳,眠差加神门或内关,眼压过高加阳白或水泉;2、眼、目1、目2、肾、肝、内分泌、皮质下、交感、太阳。

还睛穴位置:上臂三角肌下端前沿,臂3穴前5分处。

(二)治法

一般仅取主穴,如效不显,加针刺配穴第1组。无明显自觉症状,配颊车、下关,症状显著时加他穴,每次加1穴。睛明穴,用30号毫针,进针0.5~1寸,得气即可,刺激宜轻;行间用28号毫针,进针后,针芒略斜向踝部,以提插加小捻转之法,使针感明显,刺激宜重,运针半分钟;还睛穴以28号3寸长毫针,直刺,体质强者用一进三退之透天凉手法,年老体弱者用平补平泻手法。余穴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行间不留针,其他穴位留针30分钟。取针后,在第2组配穴中选3~5穴,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贴敷,每次1侧耳,左右交替。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次,每次按压5分钟。针刺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耳穴贴敷为3日1次,4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天。

(三)疗效评价

疗效评判标准:显效:眼压控制在21毫米汞柱(肖氏眼压计)以下,视野无变化,昼夜眼压曲线或激发试验阴性;有效:眼压基本控制,有时波动于22~24毫米汞柱之间,昼夜眼压曲线或激发试验为可疑病理范围内;无效:眼压有时≥25毫米汞柱,余同治疗前。

共以上法治疗408例,其有效率在54.6~95.4%之间。其中21例共42只眼,按上述标准,结果显效25只(59.5%),有效11只(26.2%),无效6只(14.3%),总有效率为85.7%[5,6]。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目窗;2、人迎、曲池、百会。

配穴:肝俞、肾俞、神门、太冲。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一组,配穴酌加。目窗穴,用1寸毫针向眼部方向沿皮刺入0.5寸,使针感向眼区放射。人迎穴垂直进针,深3~5分,平补平泻,中等强度手法,曲池穴亦垂直进针,深1~1.5寸,行强刺激手法,百会穴平刺进针,深2~3分,亦用强刺激手法。配穴常规刺法。均留针20~4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64例,结果,其中46例,显效16例,有效2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4.8%[9],另18例计33只眼,显效8眼,有效20眼,无效5眼,总有效率为84.8%[10]。

穴位冷冻针灸

(一)取穴

主穴:太阳、风池、印堂、鱼腰。

配穴:光明、太冲、内关、肾俞。

(二)治法

每次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1~2个。采用半导体冷冻针灸治疗仪治疗。第一疗程,灸柄温度为-15℃~-20℃,每次治疗20分钟;第二、三疗程,灸柄温度为-5℃~-10℃,每次30分钟。每疗程10次,每日1次,共治三个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41例。治前眼压增高者35例共53只眼,治后双眼均达正常值者12例,单眼达正常值者23只眼,无效6例(6只),按眼数计算,有效率为88.7%;治前视力下降39例,治后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18例,按人数计算,有效率为53.2%[7]。

电针

(一)取穴

主穴:睛明、行间、三阴交

(二)治法

睛明取单侧,余取双侧。先针剌得气后,再通以低频电脉冲剌激,连续波,频率120次/分,轻剌激,留针15分钟。隔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观察 15例计27眼。经治疗后,症状有效率为90%,针剌前后眼压平均下降幅度达36%[11]。

【主要参考文献】

[1]盛灿若。针刺治疗青光眼的初步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 1956;(6):361。

[2]黄叔仁。针刺行间对原发性青光眼、眼压影响的研究。中医杂志 1963;(8):19。

[3]Chnudasi K J etal(高惠合摘译)。针刺治疗单纯性青光眼。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82;4(5):53。

[4]周文新,等。原发性青光眼针刺前后眼血流图的变化。上海针灸杂志 1989;8(1):8。

[5]施益浩。单纯性青光眼针刺治疗的临床观察。北京中医 1984;(3):49。

[6]郭素云。还睛穴治疗眼疾520例临床观察。陕西中医 1988;9(5):215。

[7]侯升魁,等。冷灸治疗青光眼的疗效观察。辽宁中医杂志 1984;8(10):30。

[8]王仰文,等。头针治疗慢性青光眼50例。陕西中医 1991;12(4):177。

[9]景 宽,等。针刺目窗穴为主治疗单纯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云南中医杂志 1990;11(4):31。

[10]卢和杠,等。针刺人迎、曲池穴对青光眼18例疗效观察。黑龙江中医药 1989;(6):37。

[11]姜俊。针剌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上海针灸杂志

1996;15(3):3

猜你喜欢

  • 拔罐黑紫色说明什么

    一、紫黑色,供血不足,有积寒二、紫色,并伴有黑斑,气血不畅通三、紫色,并有深浅不一的块状风湿四、鲜红而艳,局部发热,阳症、热症、实症,热毒炽盛,体质阴虚火旺。你拔完罐的罐是什么颜色呢?

  • 补脾胃的中药方子

    一、(附子理中丸)用于脾胃虚寒二、(参苓白术散)用于脾胃气虚三、(香砂养胃丸)用于胃阳不足,湿阻胃气导致的胃痛四、(保和丸)用于脾胃不运,还伴有积食最后提醒大家一点,中成药虽然服用方便,但是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好还是在医生的辨证论治下指导

  • 脸上出汗怎么回事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是出汗的方式、汗量、汗色和汗味发生改变,则为病理现象,颇为某些疾病的前兆。正常情况人体的头面部容易出汗,因为头面部人体的一身阳气所在,头为诸阳之首,所以阳热之气首先表现在面部。因此,活动后,特别是大

  • 宝宝便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胃肠积滞有内热,大便干燥容易造成便秘。二,宝宝喝水少,蔬菜吃的少,进食纤维素的含量很低,肠蠕动弱,会造成大便秘结。三,宝宝拒绝排便,因为肛门有痔疮或肛裂,排便时疼痛,所以拒绝排便。长期不排便可导致大便更加干燥,不容易排出,形成恶性循环。

  • 脾胃不好的人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脾胃不好有可能消化功能比较差,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不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要吃过硬、过酸、过烫的食物。建议饮食易消化,适当摄入蛋白类食物,少吃油腻肉食。第二,注意三餐规律,饮食有节,千万不能暴饮暴食。第三,饭后要尽量适当活动,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