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养生:三月早春需要预防风邪

养生:三月早春需要预防风邪

风为春天的主令,居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首,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是无害的。然而,“春天孩儿面,一天变三变”。若是风太过,则成为风邪,易引发疾病,影响健康。

风邪易伤肺中医认为,肺主一身之气,朝百脉,外合皮毛。皮毛腠理为肺的屏障,一旦受到风邪侵袭后,卫气不固,进而使肺受到伤害,导致肺气失宣,肃降失职,不能行气以温煦全身,引起发热头痛、鼻塞流涕、打喷嚏、咽喉疼痛、咯痰、气喘等病症。

风邪为百病之长《黄帝内经·素问·风论》中说:“风者,善行而数变。故风者,百病之长也。”风邪为患,常是侵犯人体肌表,引起恶风畏寒、头项疼痛等症状;风邪稽留于皮毛或肌肉腠理之间,会引发瘙痒难忍的风疹疙瘩;风邪上窜达巅顶易引起头痛头晕等症状,素有高血压的病人血压也随之升高,甚至发生中风;风邪下行侵及腰膝胫腓等处,可引发风痹、行痹、痛痹等;风邪游走于经脉之中,可导致脉痹、面瘫等。此外,风邪还易使人的肢体运动出现抽搐、痉挛、颤抖、蠕动、角弓反张、颈项僵直等异常现象。

风邪易与热、寒、湿等邪合而为病春天常见的感冒,往往以风为先导,人体受风与热合邪侵袭,易患风热外感,风与寒合邪则为风寒外感。若湿盛阳微,腠理不密,常引发风湿痹痛。脾为一身气机运化转输的枢纽,受到风寒湿三邪夹杂侵害,消化吸收水谷精微失司,可引起恶心呕吐、胀满不适、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有胃病者易复发。

风邪影响肝气疏泄中医认为,风为木之气,风气通于肝。肝喜条达,与春天升发之气相应。和风丽日的天气,肝气顺畅,人们会感到心情欢快,精神振奋。若是狂风肆虐的天气,肝气抑郁,人们会觉得情志不舒,心烦意乱,脾气暴躁。有肝病、心脏病、精神病的患者,到了春天如不注意调摄情志,常因心情不好而复发犯病。

注重保暖二月春寒料峭,应根据天气变化来增减衣服,爱美的姑娘不要过早地换上裙装,以免受寒风侵害。尤其是年老体弱、大病后、过度疲劳、酒后以及有心脑血管病、关节炎、神经痛等慢性疾病患者,在寒潮大风过境的日子里,尽量少出门,以免遭受风邪之害。

调节情绪变化无常的天气容易扰乱人体的生理功能,妨碍肝气的疏泄,产生烦躁恼怒、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特别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易犯病。因此,人们在春季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放松心灵,乐观开朗。精神病患者要避免各种刺激,注意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生活规律平时起居有常,作息有时,保证睡眠。

膳食合理春季饮食上宜清淡,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每天要补足水分,以喝白开水或淡茶为好。

坚持运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抵御风邪的法宝。因此,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选择好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氧运动,以增强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方可不为风邪所害。

猜你喜欢

  • 经常睡不着,乏力,四肢发冷,易惊醒

    那么首先一点,大家要辨别自己是不是失眠,有一些人呢,可能最近出现了一些烦心事儿,或者是感觉生活上有些不如意,但是过两三天解决之后,那么就可以正常入睡,那么这些人群呢?我们可以不把它当做失眠,换句话说,偶尔出现的一两次失眠,大家不要去紧张,也

  • 长期胃痛,胃胀,伴有恶心呕吐,一方解决不反复

    这是一个赵先生, 31岁,主诉是胃疼六个月,这三天比较重,那么这个患者,是没有明确的原因就出现了胃疼,胃胀,然后有恶心,呕吐,嗳气。善叹息,胃镜检查呢,十二指肠球部有一个溃疡,因为工作原因没有及时治疗,他现在主要症状还是胃疼,胃胀,然后有恶

  • 湿气盛,大便溏稀总反复?两方合用,帮你祛根

    今天分享这个病例呢,是一位安先生,男性, 29岁,他的主诉就是便溏半年,就是大便不成形,有时成粥状,大便也不太规律,要是吃不好了,就容易腹泻发作,尤其还是劳累时比较重,情绪波动的时候也比较严重。在当地他吃过不少的中药,症状改善不是很明显,就

  • 胆囊结石,先疏肝后健脾,中医帮你轻松祛除

    这个患者来看的时候,这个疼痛有时候有,有时候就没有。平常呢,可能工作总有应酬,吃肥甘厚味,这个胃口也比较壮。然后呢还有就是熬夜,他近半年来就出现这个右胁疼痛,早晨起来口中有异味儿,有时候也有反酸,胃口也有胃胀的表现。做彩超检查的时候就是胆囊

  • 还在脾虚时就补脾吗,结果越补越上火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讲一讲这个脾胃虚补脾,为什么有的人一补就上火,越补越上火,针对这个问题,我今天跟来跟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建议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症状的人,脾虚跟胃实他俩是一对相对的,当然这个胃实的时候我们就叫脾满了,就是胃堵得慌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