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瑶医清源(5)

瑶医清源(5)

四、医药与卫生习俗相结合

卫生习俗,它反映了瑶族人民灿烂的传统文化的健康部分,成为瑶族医药重要内容之一。

瑶族大多高山为居,迁徙频繁,游耕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深山老林,药物资源却十分丰富。勇敢勤劳的瑶族人民,利用本地的药物资源防病治病、保护健康、繁衍后代的经验是很丰富的。然而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无法对丰富的医药卫生经验进行文字总结,传给后代,卫生习俗则成为一种特殊的记载和传录方式,至今不少地区瑶寨仍沿用不衰。

(一)门边插青叶

在金秀等一些瑶寨中,凡是家中添丁加口,即在大门边插上一枝青叶,告示外人不准入屋。添的是男孩就在门连插上一枝竹叶,是女孩就在门连插上一枝树叶。瑶族人民认为,婴儿阳气未足,接触外人容易“招风引锁”,故不准生人入屋,直至小孩满月为止。

在婴幼儿期,瑶家最忌的是“风”、“锁”(包括现代医学所指的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破伤风及婴幼儿腹泻)。“痘”(指水痘和天花)。早在《开建县瑶僮》中就有瑶人“最畏患痘,有出而染痘者,不得复入”的记载。

门边插青叶实为一种有效的预防疾病措施,对减少许多新生儿疾病的发生,保证婴幼儿的健康成长起了积极作用。

瑶族另一种卫生插青习俗是:家里有人患重病,就用新鲜茅草打一个结,挂在大门边上,暗示别人不要随便进屋。他们认为,病人应忌风避瘴,而生人来时会给病人招风染瘴;另外,认为病人秽气重,在自家大门边插上青叶,别人看见青叶就会自动避开,以免把秽气传给别人,更不带小孩去串门了。这不仅是瑶族人民在生活中养成的美德,也是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与疾病作斗争而形成的对疾病传播及预防的科学认识。

(二)火葬

瑶族的丧俗因地区和支系而异。如“勉”支大都行土葬,“布努”支过去兴过岩葬,现兴土葬。“拉珈”支葬式有3种:成年人火葬,未成年人土葬,婴儿行挂葬,广东连南八排行“游尸葬”。据考,在远古的年代里,瑶族老人逝世,大都装入棺柩设灵堂祭奠,请师公、道师做道场为死者超度,然后火葬。后来由于受到壮、汉族文化的影响,部分地区才改为土葬。但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等地区的部分瑶族至今仍用火葬。他们认为,人死后,腐败的躯体会散发出一种毒气,这种毒气会污染水源,山林,健康人接触了被弄脏的水源、山林就会得病。他们还认为,那些因痨病(肺结核)、老鼠疮(淋巴结核、鼻咽癌等)和发人瘟(霍乱)而死的人,他们的口鼻中会有孑孓蛆虫涌出,这些孑孓蛆虫不但能使接触死者的人得病,还会通过污染水源、山林而使他人得病。所以凡是生“痨病”、“老鼠疮”及发“人瘟”而死的人,死后立即用煎熟的鸡蛋蒙住死者的口鼻。然后再洗身入殓,做道场,出山在野外火化。火化所用的燃料为送葬者每人带一捆干柴或松枝加上临时就近拾来的干柴,据说用煎蛋堵口鼻,一是堵住孑孓蛆虫不让其散发出来;二是已经散发出来的孑孓蛆虫会附在有香气的鸡蛋上。这既保护了水源、山林的清洁,又方便了后代对遗骨的处理;更重要的是,对那些确患传染病而死的人,经过火化,彻底地消灭了传染源,保护了他人的健康。

猜你喜欢

  •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肥大的区别

    关于前列腺的有很多非常相似的名称,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说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增大,前列腺增生,那么他们到底说的是不是一回事儿?来梳理一下,前列腺肥大和前列增大说的其实是一个意思啊,是说前列腺体积的变大,那么通过B超或者CT的检查就能发现,

  • 停止不正确的过度养生

    每一种药,都有自己的偏性,有它的寒热温凉,我们用这种偏性啊来纠正身体的偏性,但如果盲目长期的服用,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其实要想健康只需要记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即: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 失眠泡脚用什么中药好

    不管是哪一种,都不是有效的睡眠,失眠内容很多很复杂,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治疗失眠的泡脚的方法,用中药夜交藤100克,加上洗脚用的足够量的水,烧开后啊煮八分钟,然后凉至40度左右,我们每天睡前泡半个小时左右。大家对夜交藤可能有点陌生,但说起何首

  •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中医望诊里面啊,望眼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眼睛炯炯有神,发光的,明亮的,那是精气神好的表现。失神的人啊,目光呆滞,眼睛浑浊。所以有句话叫做,藏于内者曰精,发于外者曰神。就是说精保养得好,就好像我们平时不着急,不发怒,不乱

  • 疑心病需要心理疏导

    我在临床上,经常遇见一些病人成天认为自己的身体有病,从心脏到血管到骨骼到大脑,到五脏六腑,特别怀疑自己得怪病、重病。通通检查一遍,也查不出什么大毛病来,但是还是不肯善罢甘休,继续换医生,换医院,做更多的检查。这个疑心病,其实不是身体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