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六味地黄丸符合科学药理

六味地黄丸符合科学药理

近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科研人员通过对中药经典方剂六味地黄丸的系统研究,证明经典中药验方配伍科学合理且有规律可循。日前,以该项目为核心研究成果的“基于血清药物化学方法的方剂药效物质基础及配伍规律的示范研究”获2007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六味地黄丸是中药经典验方,始出于宋代医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由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化裁而来,具体组成为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6味中药,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儿“五迟”、“五软”等肾阴不足症,被认为是大补元阴的代表方剂,千百年来受到广大医家和患者的推崇。虽然临床实践证明,六味地黄丸药理作用较广泛,但因其化学成分较复杂,临床药效定位至今尚不明确,因此也制约了相关制剂工艺的进一步革新和药效作用的科学表述,给六味地黄丸体内动态特性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六味地黄丸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支持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王喜军带领课题组对六味地黄丸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复方配伍机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他们利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先后分离和鉴定了口服六味地黄丸后的11个血中成分,确定了这些成分在体内吸收、分布和消除的状况,揭示了古方六味地黄丸的药效物质基础变化与配伍、药效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了11个血中成分的生药来源,发现其中4个为代谢产物。

例如编号为1号的成分5-HMFA,是由地黄、泽泻、山茱萸3味中药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新的代谢产物,有很好的补肾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功能;它和9号成分丹皮酚,可使肾虚模型动物的体重、心率、胸腺和脾脏重量指数、血清、血浆黏度等11项指标回调,表现出明显的补肾功效。

动物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莫诺苷、獐牙菜苷、马钱子苷为六味地黄丸治疗骨质疏松的药效物质基础;由5-HMFA、马钱子苷、2.4-二羟基-苯乙酮、丹皮酚的药动学参数分析显示,其原型成分均呈现出吸收快、分布快、消除缓慢等特点,尤其是代谢产物可维持长时间的血药浓度平台期,与口服单体化合物的体内行为明显不同,这反映出六味地黄丸的体内动态过程特点。

课题组还通过“衰老+血瘀”的动物模型,深入研究了5-HMFA的药理作用,发现它可明显改善实验动物的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率、细胞黏附因子等,由此揭示5-HMFA为六味地黄丸治疗衰老和血瘀的药效物质基础。

专家评价认为,这项研究不仅揭开了千年古方六味地黄丸的奥秘,也为人们认识方剂配伍规律提供了方法学技术平台,有助于祖国医药走出国门,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猜你喜欢

  • 立夏养心,观花饮茶

    夏天属于火,与心相对应,所以夏天要注意心灵的调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意思是夏天要心平气和,保持快乐快乐的心情,让胸怀宽广,精神饱满。对待外界的东西要像含苞待

  • 把脉最佳时间

    第一个提倡早上脉搏的是《黄帝内经》中的“脉要精微”篇,其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这段话的翻译是:脉搏通常是在早上,此时人们没有工作,阴气没有干扰,阳气没有消散,饮食

  • 自汗、盗汗,调理汗证

    如果白天经常出汗,稍有活动就会加重,称为自汗,主要是由脾肺气虚引起的。常表现为气短乏力、身体疲劳、易感冒、面白少华,或伴有畏寒等症状。如果你在睡觉时出汗,醒来后停止,甚至弄湿衣服和被子,这被称为盗汗,主要是由阴虚引起的。常伴有手脚热、口干咽

  • 夜尿多,真的是肾不行了吗?

    68岁的老李患有大量夜尿症。他平均每晚起床5-6次,严重影响了他的夜间睡眠,白天没有精神。即使他白天去公园,他也只敢在公共厕所周围活动,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和大多数病人一样,老李一开始只认为这是由于老年肾缺乏症,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直到

  • 医药膳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药膳,简称药膳,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照一定原则组织不同药物(中药)和食品,采用传统饮食烹饪技术和现代加工方法,形成具有独特特色、香味、味道、形状、效果、防病治病、康复保健、养生延年益寿的特殊饮食。药膳将药物与食物融为一体,取药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