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十一长假主食要“三化”

十一长假主食要“三化”

十一七天里,吃要健康,那么怎样吃才算是健康呢?专家表示,长假期间不能不吃主食,主食不但要吃,而且还要讲究简单化、定量化和杂粮化。

为了摄取不会引起便秘的理想食物,应事先了解自己的标准体重(身高减去100,再乘以0.9),记住自己一天所需要的总卡路里量。基准是:每l千克的标准体重,轻劳动者(上班族)应摄取25-30卡,中等程度的劳动者应摄取35-45卡,重劳动者应摄取45-55卡。节日饮食应注意主食的摄入,尤其要做到“三化”,即简单化、定量化、杂粮化。

简单化

所谓主食,主要是指粮食,包括米面、杂粮、豆类、薯类等。然而,人们却把主食的范围扩大了,油条、春卷、奶黄包等含有淀粉的食物,都被当成主食对待。事实上,类食物的脂肪、热量等含量较高,多吃对健康无益。而且往往会导致体重增加。节日饮食中,菜肴已经非常丰盛。蛋白质不会缺乏,质量也不差。此时最需要的是以淀粉为主的米面食品,如米饭、面条等,而非各种制作精细、“营养丰富”的点心。也就是说,主食应尽量简单化。另外。节日期间,还可以吃到多种零食。这些包装精美、味道各异的零食,也常常被当成主食,无疑也是本末倒置的做法。一般地说,在餐前2—3小时内不能随意吃零食。以免影响正常进食。

定量化

节日期间,不管是外出就餐还是在家吃饭,菜肴尤其是荤菜的种类都较多,每样吃几口人就饱了,往往再也吃不下主食。主食摄入不足,副食特别是荤菜吃得太多,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量也相应增多,很可能会引起肥胖及其并发症。正确的做法是,避免无限制地吃菜,以保证主食的进食量:主食应“定量”,健康成人每天至少在300克以上。很多人习惯用蔬菜或水果代替主食,这也是不科学的。水果和蔬菜主要是提供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其糖类含量并不高,过多进食水果和蔬菜,可能会影响到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杂粮化

现在,人们吃的主食越来越精细,基本上都是精白米、精白面等。所以,有人提出了“讲营养,吃粗粮”的口号,这是符合营养学要求的。稻米在碾白加工过程中,米糠全部被丢弃;反复碾轧后,就只剩下淀粉及少量蛋白质。可是,米糠包括果皮、种皮、糊粉层、米胚芽等,其中包含了稻米64%的营养素,是稻谷精华之所在。米面是人们获得维生素B1、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最方便、最重要的来源,如果因精加工而损失殆尽,则需通过其他食物来补偿。燕麦、大麦、荞麦、粟米、玉米、高粱米等杂粮,都含有白米、白面中所缺乏的营养素,可起到有益的补充作用。因此,日常饮食应适当地增加杂粮制品,节假日也应如此。杂粮中还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这对节日饮食也是很好的调剂和补充。

猜你喜欢

  • 女性做艾灸的好处

    很多人怕冷,手脚冰凉,在中医体质学说上称为阳虚体质。阳虚体质就是阳气不足,体内产生的热量不够,阳气不够自然就会出现怕冷的状态。这种体质的人,女性多于男性,年轻人更多一些。艾灸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

  • 清淡饮食指什么

    例如清淡饮食就是水煮青菜,荤腥不吃、油盐不进等极端做法,非但不利于营养均衡,还会导致体质下降,让人更容易被疾病侵扰。清淡饮食的一个标准是少油、少糖、少盐忌重口味,以及尽可能多的采用蒸的方式烹饪。

  • 健脾又祛湿,这样才事半功倍

    夏天湿气重,气候是一个大因素,为什么很多人一直去湿,湿气还源源不断呢?甚至在干燥的秋季也是湿气满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脾胃比较弱,运化能力不足,很多食物进入身体没有变成气血精液,而是变成痰湿。所以对于脾虚的人而言,在祛湿的同时还要健脾

  • 预防湿气加重,这三种食物一定要少吃

    预防湿气加重,这三种食物一定要少吃。一、甘味的食物。干入脾,虽然能补脾益气,但同时也会助湿。因此,甘甜的食物、含糖量高、含淀粉类多的食物要少吃,比如桔子、葡萄、菠萝等,还有山药、红薯等健康食材也要注意吃法和适量使用。二、生冷的食物。天气逐渐

  • 根据体质饮食调理

    日常饮食要根据体质掌握好大方向,比如寒性体质要多吃温性和平性的食物,那么是不是虚寒体质都不能吃凉性的食材呢?不能这么绝对,可以适量吃一点应季的食材来调和气候对于身体的影响。比如夏天吃点空心菜,冬瓜,丝瓜清热解毒,可以加入生姜,蒜甚至胡椒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