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海狗肾图谱

海狗肾图谱

【药名】:海狗肾

【拼音】:HAIGOUSHEN【来源】:为海狗科动物海狗或海豹科动物海豹的雄性外生殖器。【功效】:暖肾壮阳,益精补髓。【主治】:治虚损劳伤,阳痿精衰,腰膝痿弱。【性味归经】:咸,热。①《药性论》:

大热。②《海药本草》:

甘,大温,无毒。③《开宝本草》:

味咸,无毒。入肝、肾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

入脾、命门。②《本草求真》:

入肝、胃。【用法用量】:内服:煎汤,l~3钱;或入丸、散。【用药忌宜】:①《本草经硫》:阴虚火炽及骨蒸劳嗽等侯,威在所忌。②《本草求真》:脾胃挟有寒湿者,亦忌。

【别名】:腽肭脐(《药性论》)。海狗,又名:腽肭兽(《日华子本草》)、NA兽(《异物志》)。海豹,又名:斑海豹、海狗【处方名】:海狗肾、腽肭脐、酒海狗肾、炒海狗肾、油海狗肾等。处方中写海狗肾、腽肭脐指生海狗肾。为原药材烘干入药者。酒海狗肾为海狗肾切段,用黄酒喷淋拌匀,待吸尽,再用文火炒至酥脆入药者。炒海狗肾为原药材切段,用滑石粉或牡蛎粉炒至鼓起入药者。油海狗肾为海狗肾表面用青油涂擦,置木炭火上烤至鼓起入药者。【商品名】:海狗肾、腽肭脐,以个大、去净肉及脂肪、干燥、无虫蛀者为佳。【动植物资源分布】:海狗分布北太平洋,常栖于千岛群岛一带,偶见于我国的黄海及东海。海豹分布欧洲大西洋沿岸和北太平洋沿岸。我国见于渤海湾内沿海地区。药材产加拿大、夏威夷群岛等地。国产海狗肾(海豹的阴茎及睾丸)形态与上种近似。产辽宁。【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海豹于春季沿海冰块开裂时捕捉雄兽,割取生殖器(阴茎及睾丸),置阴凉处风干。装坛内,以白糖培之,防虫蛀及走油。【拉丁名】:①海狗 Callorhinus ursinus(L.) ②海豹 Phoca vitulina(L.)【炮制方法】:①《雷公炮炙论》:须酒浸一日后,以纸裹,微微火上炙令香,细锉单捣用也。 ②《海药本草》:凡入诸药,先于银器中酒煎后方含和诸药,不然以好酒浸炙入药用亦得。【考 证】:出自《本草图经》。①《雷公炮炙论》:凡使,先须细认,其伪者多。海中有兽,号曰水乌龙,海人采得,取肾以充眼购脐,入诸药中修合,恐有惧。其物自殊,有一对其两重薄皮裹丸核,其核皮上自有肉,黄毛三茎共一穴,年年?湿常如新。②《海药本草》: 谨按《临海志》云,(海狗)出东海水中,状若鹿形,头似狗,长尾,短遇日出即浮在水面。③《本草图经》:腽肭脐,今东海旁亦有之。今沧州所图,乃是鱼类而豕首,两足,其脐红紫色,上有紫斑点,全不桐类,医家亦兼用此。④《本草衍义》:腽肭脐,今出登、莱州。《药性论》以谓是海内狗外肾。《曰华子》又谓之兽。今观其状,非狗非兽,亦非鱼也。但前即似兽,尾即鱼,其身有短密淡青白毛,腹胁下全白,仍相间于淡青。白毛上有深青黑点,久则色复谈,皮厚且韧,如中皮,边将多取以饰鞍?。【生药材鉴定】:海狗肾药材来源不一,商品复杂,一般所用进口海狗肾(品种未定)为干燥的阴茎及睾丸。阴茎里长圆枚形,先端较细,长28~32厘米,干缩有不规则的纵海及凹槽,有一条纵向的筋。外表黄棕色或黄色,杂有褐色斑块。后端有一长圆形、干瘪的囊状物,约4 x3厘米,或有黄褐色毛。睾丸二枚,扁长圆形,棕褐色,半透明,各有一条细长的输精管与阴茎末端相连。输精管黄色、半透明,通常缠绕在阴茎上。副睾皱缩,附在睾丸的一侧,乳黄色。以形粗长,质油润,半透明,无腥臭者为佳。

猜你喜欢

  • 眩晕案——阎艳丽运用经方治验(1)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编者按:阎艳丽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河北省第二批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临床善以经方化裁治疗百病,其学生总结其运用经方治验五则,本版今起陆续介绍。陈某某,女,成年

  • 高热危象中医诊疗技术

    各种原因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中医学认为,凡六淫邪毒、疫疠之气入侵肌腠,正邪相争,或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而致人体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表现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升高在39℃以上者,称为高热。临床可分为外感高热与内伤高热,以外感高

  • 活用经方治脑囊虫病

    苗小玲 河南中医学院经方研究所脑囊虫病是由寄生虫(猪绦虫为主)所传染的一种顽固性脑组织及大脑中枢严重损伤的颅脑内疾病,病人痛苦大,后遗症多。根据临床特征可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及混合型。河南中医学院王付教授多年临床用纯中药治疗本病,取

  • 甘补脾胃当首分阴阳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喻嘉言云:“脾胃者土也,土虽喜燥,然太燥则草木枯槁,土虽喜润,然太湿则草木湿烂,以补滋润之剂,使燥湿相宜,随证加减耳。”补脾胃者,当使燥湿相宜,医者选方用药,当以甘味为主。《内经》指出:“五味入胃,甘先入脾

  • 健脾祛湿解毒治脓疱性细菌疹

    马建国 山东曲阜第二人民医院蒋某,女,51岁。2010年12月3日初诊。述其2010年3月以来,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双手掌指、足底开始起粟粒至高梁粒大小水疱,密集或散在分布,不久即变成黄绿色脓疱,有痒热感,反复而发9个月。其间曾去几家医院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