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高分子材料在透皮制剂研究中大显身手

高分子材料在透皮制剂研究中大显身手

近年来,随着材料学的快速发展,高分子材料在药用辅料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在本届会议上,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的曹韧楠教授介绍说,在中药透皮吸收制剂中,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相比化学药物要少,这主要是由于中药新剂型的研究起步较晚。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内病外治理论及累积下来的临床资料为中药透皮研究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随着中药新剂型研究的深入,更多的高分子材料会在中药透皮制剂的研制中大显身手,从而促进中药新剂型的发展。

促进巴布剂基质研究

中药巴布剂是目前中药给药系统研究的热点。这种剂型是将药材提取物、药材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于背衬材料而制成的外用制剂。这是使用高分子材料较为广泛的一种中药透皮给药剂型。据曹韧楠教授介绍,目前的巴布剂存在一定问题,如黏弹性差,受皮肤汗液的影响易从皮肤滑落,有的经较长时间放置后膏体发生硬化等。这些都与基质配方和制备工艺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利用各种高分子材料结合新技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巴布剂的基质材料主要包括黏着剂、填充剂、保湿剂和透皮吸收促进剂等。其中,填充剂多为无机物,如高岭土、微粉硅胶等;保湿剂一般为甘油、聚乙二醇、山梨醇等多价醇。高分子材料主要用作黏着剂,有的兼有保湿作用,是巴布剂膏体产生黏性的主要物质。其按来源又可分为天然、半合成及合成三大类,以合成类高分子材料应用最多,聚丙烯酸钠、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西黄蓍胶、海藻酸钠和甲基纤维素等都是常用的巴布剂黏着剂。

曹韧楠教授强调,同种黏着剂由于型号、规格不同,在性质上也表现出差异,而这些差异对巴布剂基质成型有较大影响。因此,应该根据实验研究,选出一种或几种型号的黏着剂共同使用来求得最佳效果。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采用均匀设计法或正交设计法研究巴布剂的基质,对其配方进行设计和优化。如聚丙烯酸钠为白色粉末,吸湿性强,属于具有两性基团的高分子树脂,可慢慢溶于水,形成极黏稠的透明液体,是巴布剂中普遍应用的高分子材料。根据其聚合程度的不同,分子量从一万到数百万不等。我国研究人员邓启焕等曾在水溶性高分子基质中药贴膏剂的研制中,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基质组成对胶层物理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钠的用量是反应贴膏剂黏贴性指标——剥离强度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国科研人员不仅考察了高分子材料用量及种类对于基质成型的影响,还研究了高分子材料对巴布剂释药性能方面的影响。我国研究人员曾以吴茱萸次碱作为测定指标,采用垂直式Franz扩散池对两种不同骨架材料配方进行体外释放度的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酸树脂与天然高分子物质组成的基质,其释药速率略高于聚丙烯酸树脂与半合成高分子物质组成的基质。

控制凝胶剂释放

凝胶剂是药物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的均一、混悬或乳剂型的乳胶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曹韧楠教授介绍说,为了使形成的凝胶具有一定的塑性流变学性质,构成基质的高分子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溶胀性能。常用的材料有:天然类的树胶、西黄蓍胶、明胶、海藻酸、黄原胶、琼脂等,天然物质的衍生物,如羟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以及合成的聚合物,如卡波姆等。

卡波姆为白色粉末,是合成的丙烯酸与烯丙基季戊四醇醚交联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很好的黏合性、凝胶性及成膜性,此外还可用作乳化剂和助悬剂以及片剂的黏合剂,是凝胶剂中应用最多的基质材料,作为凝胶剂使用的常用浓度为0.5%~2.0%。卡波姆有多种不同型号,凝胶剂常用的有940和934P等。国内研究人员以卡波姆为基质制备中药复方防感凝胶剂。该制剂具有水溶性基质的特点,释药快,作用迅速,不油腻,易涂布,对皮肤和黏膜无刺激,质量稳定。

高分子材料不仅是构成凝胶剂的基质,在控制药物释放速率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国内研究人员以卡波姆、聚维酮等为基质,制备了丹参酮亲水凝胶,使用改良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释药研究。结果表明,5种凝胶剂的释药过程均表现为零级释放,通过调节凝胶基质的亲水、亲油比值可以控制脂溶性药物释放,而加入适量的聚维酮,不仅可以增加凝胶的黏着力,还可以提高释药速率。

压敏胶应用研究有待深入

曹韧楠教授介绍说,在化学药物的透皮贴剂中,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较为广泛,骨架材料、控释膜材料、压敏胶、背衬材料及保护膜等都离不开高分子材料,但它们在中药透皮贴剂中的使用相对较少,其中压敏胶在中药透皮制剂中的应用研究相对占多数。

丙烯酸酯类压敏胶是以丙烯酸高级酯为主要成分与其他丙烯酸类单体共聚而制得,具有优良的黏合性、耐老化性、耐光性和耐水性。霍宁波等将冠心膏浸膏、伤痛宁浸膏与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其他辅料混合制成贴片,并进行制备工艺优化,发现通过优化基质组方和制备工艺,在保证贴片各项黏附性能的基础上可增加丙烯酸酯压敏胶中中药浸膏的载药量。

猜你喜欢

  • 同病异治愈咳嗽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同病异治是辨证论治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方面。临床上常见同一种病,由于病机不同,所表现的证也不同,治法也各异。试举例说明。案1王某,男,47岁。1988年4月5日初

  • 麻黄何以破癥坚积聚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神农本草经》首言麻黄“破癥坚积聚”,其后诸家本草对此功效少有提及,并且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教材《中药学》在附录《本经》麻黄条文时唯独删除了这一句。盖因其功效特殊,且临床应用又有辛温耗气,峻汗伤阴之弊,故而提及较少。直至明代

  • 参芪地黄汤治慢性肾小球肾炎

    胡本先 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朱某某,男,39岁,发现蛋白尿一年,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现尿蛋白3+,血压150/90mmHg,主诉腰膝酸软,舌淡紫,苔白,脉弦。辨证属脾肾两虚,瘀血阻滞。治法:健脾益肾,活血祛瘀。处方:生黄芪40克,党参20

  • 痔疮急性发作试试放血疗法

    痔疮的形成多因饮食不节,好食肥甘厚腻或煎炒燥热之物,以致胃肠燥热,伤津耗液,燥屎内结,长期积聚大肠;或因嗜酒成瘾,湿热下注,蕴聚肛门,致使经脉壅阻,筋脉驰纵,从而形成痔疮,反复发作。患者多辨证为实证、热证。刺络放血疗法就是针对实证、热证患者

  • 三脉同诊救危症

    雷鸣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医院患者邵某,男,63岁,农民。2009年3月21日上午在田间劳作时突发呆滞不语,约十分钟后又似乎清醒,而回家休息,时而烦躁,时而抑郁,渐至神志欠清,先后前往多家中西医院住院治疗,诊为“重症病毒性脑炎”,予抗病毒、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