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乌鸡白凤丸请对症服用

乌鸡白凤丸请对症服用

上了一定岁数的女人,对乌鸡白凤丸都不陌生。它是女人用来调理、治病的药,一代又一代的中医和女人都这么说。肚子不舒服了,吃几丸乌鸡白凤丸;白带多了、月经不调了,也吃上它个一两盒;甚至现在有中医告诫爱美的女人说,别瞎花钱买什么美容品,每天吃两丸乌鸡白凤丸,价格不贵,效果比什么都明显。至于服后管不管事,那不要紧,终归是中药嘛,能有啥副作用?吃点总比不吃好。

不过,身边有人反应,乌鸡白凤丸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比如,对于月经不调这种症状,有的女人吃了,确实解决问题;而有的女人吃了,则越调越乱。那么,乌鸡白凤丸究竟是怎样一种药?它的适用范围有多广?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进山西省中医研究所,请66岁的中医妇科权威之一张玉芬主任医师谈乌鸡白凤丸。

张大夫介绍说:乌鸡白凤丸是古书《济阴纲目》中大小乌鸡丸的加减方,估计已有百年历史。过去乌鸡很珍贵,故只用于宫廷,如今乌鸡满地跑,才在百姓中广为使用。因为是成方,不论哪个厂家生产,其剂量都是固定的。它由乌鸡、人参、黄芪、丹参、当归、白芍、川芎、生地、熟地、甘草、制香附、鹿角胶、鹿角霜、银柴胡、牡蛎、别甲、桑螵蛸、芡实、山药、天冬等20味中药制成。其中,黄芪、人参用来补气;鹿角胶、鹿角霜用来补肝肾;桑螵蛸用来收补肾阳;当归、川芎、白芍、生地,俗称四物汤,用于养血;丹参、牡蛎、别甲用于活血、散结、滋阴及安神;银柴胡、别甲有清虚热之用;天冬是滋阴的;山药、芡实具有补脾、去湿、固肾及止带作用;制香附则是理气药。

从以上分析来看,乌鸡白凤丸是补气、养血、调经、止带、阴阳双补的成药,使用范围很广,而恰恰正因为此,乌鸡白凤丸在治疗疾病方面针对性又不强,也就是说,它并非妇科特效药。例如,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病,虽然多数人症状相似,但起因却不尽相同,可以由气虚、阴虚内热、肝热等因素导致。一般中医对于气虚导致的月经不调,用补中益气丸治疗;对于阴虚内热、即血热导致的月经不调,用两地汤治疗;对于肝热导致的月经不调,则用丹桅逍遥丸来治疗。三者均不用乌鸡白凤丸。

再比如说,女性带下症状也分好多种,有肾虚带下、脾虚带下、湿热带下等。如果是单纯脾虚,就要用补中益气丸,用了乌鸡白凤丸,治疗效果反倒不好。肾虚带下又分肾阳虚和肾阴虚两种,肾阴虚用六味地黄汤治疗,肾阳虚则用右归丸来治疗。湿热带下用易黄汤也比乌鸡白凤丸要好得多。张大夫举例说,如果患的是滴虫性阴道炎,白带多,那么吃100盒乌鸡白凤丸也没用。中医理论讲究辩证施治,只有当体内症状与乌鸡白凤丸相符,那么,吃

乌鸡白凤丸就管用,否则,就不如用其它药。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适合吃乌鸡白凤丸,有的人吃了则没用的原因。

至于乌鸡白凤丸的美容作用,张大夫则认为夸大了其作用。如果一定说它有,也只是说当服药者正好属于乌鸡白凤丸的治疗范围,比如说,患者脸上的色斑、色泽是由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所引起,那么服药后可能会有所改善,达到所谓的美容效果。反之,如果皮肤问题是其它原因导致,服用乌鸡白凤丸则不会有任何效果。

张玉芬大夫最后强调说,总的来说,乌鸡白凤丸补阳虚成分多,滋阴成分少。只有气血、阴阳两虚者才适用这种药。乌鸡白凤丸火气较大,普通人夏天最好少吃或不吃,但如果是阳虚者,夏天倒是可以适当吃些。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不能因为乌鸡白凤丸是中药,就可以随便乱吃。当身体出了问题,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请医生诊断后,针对个体症状,提出用药方案。

猜你喜欢

  • 开路药 调胃肠——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5)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制作好之后,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充分消化吸收是关键。对于脾功能不好的人,服用膏方前需要先服用运脾健胃的“开路药”,如一些经典处方六君子汤、平胃散、保和丸等,也可以先进行试探性调补,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而对于脾胃功

  • 自拟方治热病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组成 青蒿12克,银柴胡9克,桔梗9克,黄芩9克,连翘9克,金银花15克。主治 本方适应于临床多种发热证,如久热不退、外科术后感染、妇科热入血室、产后发热、妊娠发热,或原因不明的发热,症见高热寒战,寒热往来

  • 浅释大青龙汤相关条文

    商本平 张海燕 山东省荣成市人和中心卫生院大青龙汤有关条文见于《伤寒论》38、39两条。38条曰“太阳中风,脉浮紧……”39条曰“伤寒,脉浮缓……”联系《伤寒论》1、2、3三条不免使人疑窦重重。太阳中风脉本浮缓,伤寒脉本浮紧,如何又言“太阳

  • 风寒之邪伤到经络怎么办

    本期博主:罗大伦 中国中医科学院如果受寒,第一时间处理,就不容易变成很严重的问题,用温通经络的中药泡洗,效果就不错,还可加上引经药,效果会更好。这些天天气冷了,转眼冬天来了,有时候会着凉,会受风,如我们在外面的时间长了,站在风口了,或者穿得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技术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凝血,纤溶功能亢进,微循环障碍,进而引起出血,脏器损伤,血细胞破坏,甚至休克。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病属中医“瘀血证”范畴。病因病机热毒